当前位置: >

硬盘使用最新摘要

  • 西部数据 PSSD)My Passport Wireless 移动硬盘使用总结(操作|功能|速度)
    下边进入软件使用部分,多图长图预警,请采用快速下滑的方式阅读XD。鉴于iOS生态的软件体验还是强一些的,所以这次演示用的是备机iPhone 6s Plus。打开My Passport Wireless SSD的电源,然后手机连接相应的Wi-Fi,才能通过App来操控设备。比较欣慰的是西数没有再为这台设备开发新应用了,在功能最集中的My Cloud中就可以控制。选择相应的设备,就能进入下一步了。正式进入之后,初次设置需要对一些设置项做选择,下面是选择是否接入SD卡和USB外接存储设备(如U盘)时进行自动备份。下面这一步就是针对手机的内容进行备份了,不过西数的功能说明并不清晰,我第一次选错了,选了确定,导致手机中的所有视频和照片都自动备份到了My Passport Wireless SSD上。并非我本意啊,最后是手动删除的。My Passport Wireless SSD采用了类似Windows和Android的文件管理系统,目录层级关系非常明显。对于图片和视频这类内容的管理来说,这并非是最好的方式,不过很利于人工分类分别存储。之前选择了自动备份手机内容的话,需要设置一个目标文件夹,我之所以命名为Nikon,还是上面说的那个原因:西数App说明引导不够清晰。My Cloud应用本身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除了管理自家设备,还可以用本地化带操作方式来管理网盘上的内容,目前支持国内主流的百度云和国外主流的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Adobe Creative等云存储服务。以下是My Cloud App的设置界面。以下则是My Passport Wireless SSD的信息显示,在上一步选择相应的设备即可。点击“SD卡”能够看到正在进行中的SD卡导入操作。不得不说,内置读卡功能还是很快的5:58到6:01这3分钟里,导入了8.62GB数据。如果以3分钟整来计算,合48MB/s左右,接近官方标称的最高65MB/s的读取速度。这个过程中消耗了1%的电量。照片导入到My Passport Wireless SSD后,手机App通过Wi-Fi可以浏览、管理和下载。让我惊喜的是,My Cloud App还支持相机厂商的RAW格式,ORF是奥林巴斯的RAW无损图片格式。从下图可以看出来My Cloud能够成功预览。从SD卡导入的内容会到“SD Card Imports”文件夹中。如果你要找你之前浏览过的文件,可以点击My Cloud的“活动”来回溯。软件方面,My Cloud和My Passport Wireless SSD还有很多不够人性的地方,以下图为例,这是“SD Card Imports”文件夹内某个时间文件夹下的内容,一般人恐怕看不懂什么意思。而且想访问导入的图片,需要进入三四重文件夹,图片存储的位置是在是过于深了,没有电脑使用知识的用户,恐怕很难找到想要的文件。默认设置下,SD卡导入功能是每次插入都对整张卡进行备份,备份数据放在一个独立的文件夹中。但这样的问题是每次备份的时间都较长,同时同一图片重复存储多次,很浪费空间,因此建议在备份之前就把“仅复制最新项目”这个选项打开。说到最后来个小结吧,从My Passport Wireless Pro到My Passport Wireless SSD的升级肯定是有意义的,SSD更快的速度(用有线连接PC时,最高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90MB/s,大致是入门级SATA盘的理论速度)和更好的抗震都是极具实用性的,但SSD的弊端也是无法避免的:数据恢复的可能性极低。而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软件方面,西数的移动端软件对于小白用户并不友好,菜单结构和交互逻辑设计得比较复杂,一些常用的功能、设置项隐藏过深,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文件目录结构上。所以,My Passport Wireless SSD是一款针对性极强的产品,如果你有随身本地备份的需求,而且主要通过移动设备来访问这些备份内容,那么它可能很适合你。如果你是玩视频的,数据量是以TB来计量的,那么别考虑了,买吧……" 阅读全文
  • 西部数据 WDBGPU0010BRD My Passport Ultra 1TB 移动硬盘使用体验(格式|容量|传输速度)
    光说不练假把式。了解完西数移动硬盘外在的东西,下面楼主跟大家聊聊实际的体验。没错,这款4T硬盘其实是支持Mac OS的,这点大家无需担心。插入Mac之后,电脑会识别到硬盘,但由于硬盘默认为NTFS格式,因此连接Mac后不能读取硬盘盘符,但可以查看西数预先内置的相关软件。这个时候,直接点开dmg格式的文件进行安装,然后电脑上会多出一个“WD Discovery”的一个软件。这是西数官方推出的软件,意在让用户通过它对硬盘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软件还会自动安装一个名为“WD Drive Utilities”的软件。在这款软件中,你可以检测硬盘,同时进行相关设置,另外还可直接格式化硬盘。注意:软件提供了硬盘格式化功能,可将硬盘格式化为HFS+J格式或ExFat格式。关于这两种格式,楼主这里就不啰嗦了,考虑到未来硬盘肯定也会用在WIN系统电脑上,楼主便毫不犹豫的将其格式化为ExFat格式。这个格式既支持超过4GB的单文件,同时兼容Mac和Windows系统,建议大家选择该类型进行格式化。关于容量。Mac自带系统工具检测下,硬盘自身占用100M,剩余3.99T。关于WD Security加密。西数还提供了一个硬盘加密软件,安装加密软件后,便可以对硬盘进行加密。访问硬盘时,需要输入软件解锁,还可以设置为只有该电脑解锁,硬盘锁即解开。但如果电脑上未安装WD Security的电脑,就无法解锁硬盘。关于传输速度。楼主用的是Disk Speed Test这款软件进行的测试,不过读写速度都在110M/s左右,数据似乎不对劲...不过就楼主的实际体验来看,将一个2.47G的文件拷贝到硬盘中,实际仅花费了30.1秒(手机计时,有些许偏差),速度还是让人满意的。OK,以上便是楼主对西数4T移动硬盘的体验。总的来说,如果以800元左右的价格拿下这款硬盘,同时配上上述的外观设计+传输体验,个人认为是非常划算的。毕竟,为E盘里的小jiejie找到了又快又大的新归宿,不是? " 阅读全文
  • 西部数据 紫盘 3TB SATA6Gb/s 64M 监控硬盘使用总结(性能|稳定性|噪音)
    因为是用来完全做仓库盘的,所以就不分区了,分区反而浪费,因为是大容量硬盘,所以用GPT格式化新盘各种计数都是10以下硬盘转速显示是5400转,其实监控盘是智能控制转速的,会自动的在5400~7200之间切换用ATTO测试读写都在160左右HD TUNE测的读取速度有160,写也有150多,跟前面测的吻合,速度也非常的平稳,这也说明了紫盘确实对连续写入进行了优化用CRYSTALDISKMARK测试读写也都是160左右实际用大文件写入速度在100左右总结作为监控硬盘的西数紫盘,性能不是强项,优势在于持续工作下的稳定性,虽然速度可自动控制在5400和7200之间切换,但一般使用时还是在5400转速下,所以前面测试的速度不是很高,比希捷和东芝的3T硬盘200MB/S的速度要低点,基本上是跟西数绿盘差不多。但前面也说了作为仓库盘,并不要求高速度,高速反而不好了,速度稍微低点噪音和发热都能控制的比较好。而西数紫盘用来挂机下载和存储影音文件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但还是要提醒下不要拿这块硬盘存储影音以外格式的重要文件,不然后果自负哦,更不要做系统盘,否则你会经常碰到系统崩溃的。" 阅读全文
  • 金士顿 A400 SATA3 固态硬盘使用感受(兼容|速度|性能)
    经常看到有人评论此固态硬盘为大号U盘,原因在于速度表现并没有大多固态那么猛,不过我还是好奇的测试了一下,然而这成了我最为麻烦的一次硬盘测试。首先AIDA看看产品的信息,与之前UV500不同,这次并没有看到主控以及闪存芯片信息。从之前的信息看,A400采用国产群联PS3111-S11主控,无缓存,闪存颗粒为金士顿封装的东芝15nm TLC芯片。由于群联S11能力一般,所以也让它被冠以了大号U盘的称号。不知道是不是这款主控与台湾祥碩科技Asmedia的1153E有不兼容问题,10次测速基本9次都会掉盘。好不容易成功一次速度也比很多人测试的低了很多。并且奇怪的是即使我接到Gen8的SATA接口上面,速度也很不理想,以至于我怀疑这块SSD是不是挂了。速度差不多是其他人的一半左右了。总结我手里的这块金士顿 A400系列的240G SSD性能真的好奇怪,这要不是大妈的礼品,我应该是要退货的了。如果有人和我一样使用过ASM1153E的硬盘盒子的话可以也试试兼容性,当时我还以为是5V 1A供电要求太高了,直到我用了5V 1.5A的浦科特M5S在优越者硬盘盒上面也非常稳定,我才意识到不是供电的问题。 阅读全文
  • 希捷14TB硬盘使用总结(容量|功耗|噪音|参数)
    首先,介绍下它的型号:BARRACUDA PRO ST14000DM001。BARRACUDA是希捷出品的一款硬盘系列总称,直译为"梭鱼",但中国朋友都叫"酷鱼",相信老DIY玩家一定熟悉。希捷酷鱼硬盘分为酷鱼和酷鱼Pro两个系列,其中酷鱼Pro可以认为是酷鱼的加强版,在产品容量和性能上相比于酷鱼更加的高端。本篇中评测的BARRACUDA PRO是希捷最新的产品,并且14TB也是该系列容量最大的硬盘,你可以理解为"顶配""超高配"。ST14000DM001是具体型号。为了方便叙述,后文一律用"希捷14T"代替。硬盘三围:146.99 x 101.85 x 26.11mm,重690g,尺寸和常规机械硬盘差不多。3.5英寸规格,上面的螺丝和SATA接口都是统一标准,直接安装到电脑上就行了。配置有256MB缓存,高达250MB/s的传输速度,以及6Gb/s带宽的SATA接口让数据传输更加的快捷稳定。硬盘容量14TB,提供5年质保,300TB/年工作负荷限制(指的是写入量)。算起来质保期内,我可以蹂躏300 x 5=1500TB。我们平时不大选择超大硬盘,主要担心"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数据不保险。但这次有福了,希捷14T捆绑 Seagate Rescue 数据恢复服务,提供针对任何机械、意外或自然灾害的 2 年保护,内部恢复的成功率达 90%。明白了吗?相信你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咱,富裕了,怎么挥霍这个硬盘呢?之前做了3方面计划,并且逐一实践,接下来就给大家汇报汇报:①装电脑:这当然是最简单直接的使用方法。我本来已经用上了3TB+1TB+256SSD的组合,这里见证了我的升级之路,同样也是辛苦历程。我天真地认为够了,其实不然。到了我这岁数,就开始怀旧,想把喜欢的电影收藏一遍。于是,开始上网找《拯救大兵瑞恩》1080P DTS,好家伙45G,用10M/s都要下载1个小时;《黑鹰坠落》小一点,才19G;还有《寂静岭》...我还特别喜欢玩游戏,比如《使命召唤》系列,光《使命13:无限战争》就要70G存储,《极品飞车20:复仇》安装文件是个压缩包,解压缩+安装好也要近70G,《古墓丽影:崛起》总共要38G...突然就发现3T也架不住啊。所以购买8TB以上的硬盘迫在眉睫。希捷14T是市场上功率最低的3.5英寸硬盘之一,我原来的额定500W电源继续服役,主板上有6个SATA口才用了3个。给硬盘插上之后看不到盘符,这是正常现象,需要以下步骤:右击我的电脑-磁盘管理,显示磁盘3-未分配。右击-新建简单卷,然后连续下一步。格式化之后就可以显示了。当然,你也可以多分几个区,我觉得2~3T一个分区够用了。我的配置单接着,测试对拷速度。首先,从C盘(SSD)里将ROTTR-RAS(古墓丽影:崛起的安装包)拷贝到希捷14T,得出241MB/s,这是希捷14T的写入速度,自始至终都很稳定。然后删除C盘里的该文件,再从希捷14T往C盘回拷,起初也能达到245MB/s,但很快就降到70MB/s,这是希捷14T的读取速度。最后,使用专业测速软件CrystalDiskMark测试,得出的连续读写成绩分别为:122.4MB/s和210MB/s。②硬盘柜:我突然又考虑到一个问题,应该把这么大的数据硬盘与投影、平板电视链接,组成一个微型影院。有人会说用局域网,或者无线投屏。但是共享文件会有很多麻烦的设置,而无线投屏又难以找到那么大存储量的移动设备,所以通过USB直接连接投影或电视是最方便的。上网搜了一下还真有类似设备,硬盘盒或者硬盘柜都行,它们采用独立供电并且有电压保护、散热装置,能保持硬盘安全稳定地运行。用硬盘柜的好处就是直接可以当成移动硬盘用,拷贝好电影后,再去链接投影上的USB,就能播电影了。硬盘柜便于外出携带,无螺丝安装,对硬盘也是一种保护。把你的珍藏拿去办公的地方放,或者给朋友拷贝,十分方便。硬盘柜+希捷14T的结合,使用灵活度很高。③NAS:NAS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以数据为中心。通常在LAN上占有自己的节点,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除了数据共享,它比硬盘柜更先进的是:集硬件、系统、应用于一体的服务器,很多小型企业利用这一特性,将负载从应用或者企业服务器上卸载下来,有效降低总成本,本次我尝试用铁威马+希捷14T的组合,搭建私人云盘。第一步:安装硬盘;第二部:安装TOS系统;第三部:安装应用。TOS支持Btrfs文件系统,它的好处是取消单一文件大小的限制,总文件系统大小限制,并且加入文件校验和特性,例如:可写的磁盘快照(snapshots),以及支持递归的快照(snapshots of snapshots),内建磁盘阵列(RAID),支持IHM等等。这些都是对希捷硬盘的良好支持。TOS的界面和WIN一样,只不过是通过网址登陆,出差在外同样可以用账号密码登陆管理。默认安装了文件管理、远程访问、备份管理,如果需要更多插件就到应用中心去下载。最常用的是文件下载,在家里先把电影、游戏都传上去。然后出差的时候登录TNAS,使用"远程访问"再下载到电脑、电视或者移动终端。此时希捷14T+NAS组成了我的个人云盘。小插曲,非局域网下的远程访问要用到官方的云服务器TNAS.online,限速100Kb/s,为了满速必须使用动态域名服务,并且在路由器内设置端口映射。测试用手机下载电影,能达到26Mb/s,除此之外我还要用NAS来下载电影。F4-221支持PT、BT、FTP、HTIP协议。使用Transimission应用打开种子文件,挂机下电影再不必开电脑了。 总结: 换上14TB大容量硬盘之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不再关心文件大小,不会因为是暂时保存还是删除而纠结。希捷14TB具有高达250MB/s的最大传输速度。低功耗,低噪音,适合家庭和办公室使用;出色的安全可靠性又适合小型企业用于服务器。它的容量和参数都足以应对日益提高的网速和5G时代的来临,让我迎接4K视频的普及更有底气。 以上还介绍了我使用BARRACUDA PRO ST14000DM001的三种玩法,分别是:装电脑、硬盘柜、NAS。抛砖引玉,欢迎看官举一反三,我们共同摸索。让这块希捷14T硬盘,玩得精彩,玩儿出花样。 阅读全文
  • 东芝R200 480G硬盘使用总结(容量|传输|温度|读写)
         本来这次是打算把这块SSD装在新电脑上的。不过,还有两个核心部件没到位。这次就把TR200先装在主力机上面作为游戏盘。我的主力机CPU采用英特尔的i7-8700,主板采用华硕的Z370 M10H,内存为十铨夜鹰8G DDR4 3200*2、系统盘为浦科特的NVME  256G、显卡为微星的GTX 1070黑龙。     作为闪存厂商,东芝是少数为SSD配备管理软件的,这样用户更新SSD固件更加方便。东芝SSD UTILITY可以检测东芝自家SSD的众多详细参数,数据比较全面,可惜不支持其它厂商的SSD。初次使用TR200 480G是需要格式化的。格式化后,SSD的实际可用容量为447.13G。由于厂商的容量算法与电脑是有区别的,厂商1GB=1000MB,而电脑是1GB=1024MB,所以没有虚标。以往,我们查看SSD的信息主要是用CrystalDiskInfo。TR200 480G固件版本为目前最新的SBFA15.2(参考SSD UTILITY)。传输模式为SATA600,支持S.M.A.R.T、NCQ、TRIM、DevSleep功能。健康程度与温度良好。自己最了解自己,东芝SSD UTILITY进行性能测试,最高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535M/s、496M/s属于sata SSD的中上游水准。不过就用户来看,用自家软件进行测试,是不够权威的。再用ATTO测试SSD测试读写速度,可以看到TR200 480G的读取速度最高512MB/s,写入速度最高483MB/s。与SSD UTILITY测试的数据只有十几的差距,在正常有波动范围。作为游戏盘,我将TR200安装测试完后,第一时间就原来D盘的游戏转过去。选用一个8G大小的压缩包,最后稳定在470MB/s。重复多次,结果也是相似的,应该是真实结果。        虽然不是很爱玩吃鸡(PS:主要是水平太菜了),但这个游戏还是必备的。在游戏运行过程中,主要是读取数据,写入的数据倒是不大,整个游戏过程十分流畅的。与机械硬盘相比,就是游戏载入的速度提升明显,感觉有两三倍之多。所以东芝TR200 是款性价比很不错的SSD。毕竟是东芝原厂颗粒翻车的机率是极低的。作为一款SATA 3.0接口的固态硬盘,最高读写分别达到了512MB/s、483MB/s,这一速度在同类产品是也是比较优秀的水平。金属外壳,对内部芯片的保护更好。480G,这个容量作为入门级来说也是很合适的。当然如果预算宽裕一点,建议上1T。 阅读全文
  • 创见 JetDrive 500 480GB SSD 硬盘使用总结(格式|说明书)
    全家福—— 不得不感叹,这个套装实在是太人性化了,2把螺丝刀走天下,竟然可以打开air阿,螺丝刀比较特殊,6角的吧,头小小的尖尖的,我也看不清。而且带磁性的噢,太方便了。笔记本上螺丝很小的好麻!万一不小心跑到地上找不到都没地方配的好吧!而且自带的硬盘盒可以把mac air替换下来的128G硬盘放里边继续当移动硬盘用噢,而且是固态的,大小只是稍微比u盘长一些噢,硬盘盒不知什么材质的,但是看起来跟mac air的铝合金材质很配套呢。说明书很简单,各种语言都有,找到中文页,只有2页噢,简单图示说明。其实对于我这个从来没有看过电脑里内存硬盘啥样的人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虽然其实真的真的很简单。。。看着这几样东西,我知道我需要把创见硬盘先装到硬盘盒里,可是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装好麻。。。。先给创见480G来个裸照吧硬盘上的字除了480G其他都看不懂哎,估计大家都没我小白,各位自己认吧。对着接口左右试试最后还是装好了,总共耗时3min 很厉害有么有?!  然后呢,就follow说明书,关机,插上创见,开机同时按option键进入选择Jetdrive点进之后是这样子的:进入磁盘工具后先进入抹掉,将Jetdrive格式化,然后进入恢复,依次选择 原磁盘和目的磁盘 点击恢复就可以咯,要等1个多小时,可以先做饭去。。。  1个小时后恢复完成。拔下Jetdrive并拆开取出固态硬盘。然后拆电脑。话说这个air自从买来之后从来没被拆过,所以罗我拆起来还是有点小兴奋的 ——偶也阔以拆电脑咯 给大家看看我家air被揭开盖子的样子吧!很脏有么有!看那盖子上风扇留下的脏印迹。。。。从来没擦过好麻!再给大家看看电脑里边的细节——很精致,很紧凑吧,不愧是apple!(其实我还没有机会看过别的笔记本内部 )再看看细节吧,哪里进来这么多灰阿!都是在风扇附近噢!估计用酒精棉球擦拭会好吧,可惜没有。随便 用指甲抠一抠好了,再用湿巾擦一擦,放心,我是不会拿湿巾擦电路的,我是个合格的小白 擦完上半部,发现有只硕大的生物bia在那里!那里是哪里阿?不知道,我说过小白真心不认识拆机里边的任何零件  。。。。见图吧——介是神马?蚊子么?太久远了,不知什么年代不幸进来的就出不去葬身在这里了。。。应该是出厂前组装过程进来的吧,不然哪有这么大缝隙让它进阿!介算神马?有通过QC没有?擦完,找到硬盘所在位置,看了刚才盒子里的Jetdrive,小白已经学会认识固态硬盘了哈 拆下它。换上新买的480G创见!盖上盖子,宁上螺丝。大功告成。不过一点点遗憾也是有的,换硬盘后开机速度50s,试了2次都是要50s多。换之前开机最快13s,即使用了很久没有清理过开机也是20s+,从来不会超过30s。换完之后开机时出现苹果logo之前就要30s!!!太慢了。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速度够快没有特别区别。关机也快。2s。最后再吧拆下来的128G原装固态硬盘装到Jetdrive硬盘盒里。格式化成Exfat格式。功德圆满!  480G的mac air!第一件事就是把已经爆满的iphone照片导进电脑! 最后的最后,还剩一个小垫片没有用到,不知干什么用的阿!谁知道记得告诉我" 阅读全文
  • 绿联CM238硬盘盒使用测试(性能|散热)
    因为自己的笔记本有TypeC口,通电后直接连接电脑,工作状态LED灯会亮起.(没有TypeC接口的电脑需要购买USB-C to USB-A线)▼首先使用Crystal Disk Info查看下硬盘信息, NVM Express1.2, UASP(NVM Express),待机温度37度.▼拷贝了几个G的文件温度上升到53度,PM961虽然性能强大但发热也一样大.▼Crystal Disk Mark测试写900读935基本跑满了USB3.1 Gen2 10Gbps的带宽,NVME性能确实吊打MSATA.▼AS SSD Bnechmark测试成绩也很不错▼在测ATTO Disk Benchmark压力测试发现测时间较长的时候出现了写入降速(下图48MB/64MB)位置.看来虽然CM238体积较大并采用铝合金外壳提高散热效果,但还是在极限压力测试(日常使用应该不会出现这么长时间的连续写入)的情况下压不住PM961这个发热大户.▼抓取这个时候的温度,65度应该是PM961的温度墙上限了.▼为了尝试是否是SSD过热降速,购入了一块普通的散热硅胶,裁切好覆盖在SSD表面提高下散热效率.▼再次测试ATTO Disk Benchmark,压力测试完美通过全程无降速.▼5GB文件拷贝爆发速度超过600MB/s,连续拷贝50G的文件也不会再有过热降速了(300MB/s是PM961缓存用尽后的真实速度). 阅读全文
  • 美商海盗船 SSD固态硬盘使用总结(速度|温度|实用性)
    首先介绍一下测试平台。▲既然要支持 Gen4,主板肯定要上 X570,我采用了华擎 X570 太极,主板上有三条 Hyper M.2,也就是 PCIe Gen4 x4,土豪可以买三根插插满。▲太极本身自带了 M.2 散热马甲,为了测试原厂的散热块,只好拆掉主板上的了。▲CPU 则是我自费购买的 R7 3700X,CPU 提供了四条 PCIe 通道给 NVMe 硬盘使用,所以我们安装在直连 CPU 的 M.2 接口上测试。▲内存则采用了幻光鸡 3200 C16 8Gx2,我一直将它们超频在 C18 4000 上使用,谁说大 S 颗粒不能战高频!▲显卡则是自费的华擎 Radeon 5700 XT。第一批所有厂家均为公版,但是在相同价格的情况下,华擎却给出了三年保修,并且比同为三年保修的华硕便宜,都是一样的东西,显然还是华擎比较厚道,期待他们的非公卡。▲显卡就一个涡轮风扇,不过好在可以把热量全部排出机箱外,机箱内不会有热量堆积。▲Radeon 信仰灯。AMD!Yes!▲电源则是自费的安钛克 HCG-X1000,提供高达 1000W 的澎湃动力。十年换新的售后政策相当诱人。▲玫瑰金的配色挺吸引眼球。▲单路 12V 的总功率高达 996W,双 2080Ti 完全无压力。▲首先用 Crystal Disk Info 来识别一下硬盘基本信息,Gen4 x4,NVMe 1.3,这些都没啥大问题。▲来跑一圈 AS SSD Benchmark,我滴乖乖,秒了所有 Gen3 x4 的硬盘,分数高达 7193 分,4K 随机的速度也是高的吓人。▲再来个 Crystal Disk Mark,持续读写直接冲着 5G/s 就去了,而且比官网标称的速度还要快,看来大“船”货还是很稳的。▲TxBENCH 的速度也是高的爆炸。▲最后再来个 HD Tune,100G 传输完全不掉速,稳的一批。▲最后是温度测试,我在进行 100G 测试时,峰值的温度也只有 62 度,要记住我这才是用了原装的散热块,换成主板上的大面积散热块,并且连接到了风扇上,效果会更好。总结新的协议,新的产品,刚上市的价格就高达 2999 软妹币,2T 的版本则是 3999,在一个 3 毛 1G 的世界里的确有点奇怪。不过目前因为只有群联独家支持了 Gen4,想必是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赶紧捞一笔,期待更多低价的竞品出现在市场中吧。先说说优点高寿命,长保修。总写入可达 1800T,并且提供了五年保修。速度快,这个没话讲,目前秒了所有 Gen3 的硬盘,但是离 Gen4 的最高速度还是有点距离,期待后续满血 Gen4 的硬盘。温度控制良好,Gen4 的硬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烫,在散热块的加持下,待机温度只有 32 度,满载也才 62 度,这个温度并不会降速,好评点赞。再说说缺点贵!很贵!非常贵!现在三块 1G 的定价有点像是土豪的玩具,平民玩家根本高攀不起,主要还是市面上没有出现相应的竞品,没有价格战,期待后续海康威视,宇瞻等性价比路线厂商的产品。目前实用性较差,目前仅能适配 X570 系列的主板,并且价格都比较贵,不过好在 AMD 自己没有锁住以往 300 系 400 系主板的 Gen4 支持,也就是说,只要是直连 CPU,插槽没有通过 Switch 来和其他接口或者插槽共享的主板,升级最新 BIOS 即可支持 Gen4,不知道 AMD 是故意的还是真的忘记了。而英特尔那边连动静都没有,还搞个 Gen4 无用论,英特尔,你可长点心吧。 阅读全文
  • 三星 PM981 硬盘使用总结(接口|温度|驱动|缓存|速度)
    上机后其绿色的PCB稍微有些扎眼,在我的黑白配色的机箱中稍显违和。后期看来得给他带个马甲了,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笔者的X370主板虽然有两个M2接口,不过X370芯片组最多也就只能提供一个PCIE3.0X4的带宽给SSD所以务必要注意选择满速的接口,这个接口通常更靠近CPU 三星PM981 512GB CDI一览,这款SSD待机温度一般在35度附近, AS SSD Benchamrk测试由于三星PM981并没有官方驱动所以AS SSD很容易跑抽,这个成绩与三星官方标称的成绩依然又不少差距,不过即使是这样PM981也跑出了4270的高分。CDM的测试貌似靠谱了不少,PM981的4K随机读取与写入速度也非常变态,超越了很多MLC产品最后我们来测试一下这块固态的SLC Cache大小,TLC大多都会划分出一个区域模拟SLC的工作状态,这部分模拟SLC的缓存可以让SSD一直工作在高速状态,不过一旦超出这个范围TLC硬盘则会原形毕露    ,所以SLC Cache可以看作是TLCSSD为自己加速而制造的高速缓存区。测试文件大小约为44G,在写入55%左右时速度开始掉落,这块512G的PM981SLC Cache约为24G,在日常使用中以足够大,三星的SLC Cache刷新速度也比较快,日常使用不必担心。44G文件写入后硬盘温度大约为60多度,其温度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总结三星PM981依旧是当下最强的TLC固态硬盘,虽然在大文件连续读写情况下可能会暴露其TLC的本质,不过日常使用中其24G的SLC Cache并不容易被突破,并且其随即读写速度也非常强劲,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是冲着他的性能去,完全可以购买其作为主力盘使用。另外关于TLC的寿命问题,在当下英特尔也放弃坚守使用了3D TLC颗粒足以证明,整个行业都以认定TLC寿命在消费类市场内是无忧的,就拿三星这块512G的PM981来说即使我一天写入50G的文件其寿命也足有20多年,况且大多数人更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写入量。当然最后我依然奉劝一句,英特尔760P 5年质保可能更为靠谱一些,入手OEM产品需要谨慎,毕竟OEM产品约等于无保" 阅读全文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
百亿补贴:SEAGATE 希捷 酷玩520 1TB NVMe M.2 固态硬盘 (PCI-E4.0)
百亿补贴:SEAGATE 希捷 酷玩520 1TB NVMe M.2 固态硬盘 (PCI-E4.0)
379元
百亿补贴:Great Wall 长城 T30固态硬盘240G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高速SSD固态盘sata3.0
百亿补贴:Great Wall 长城 T30固态硬盘240G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高速SSD固态盘sata3.0
82.45元
Netac 朗科 NV3000A 固态硬盘256G 512G 1T台式机硬盘 PCIE3.0高速
Netac 朗科 NV3000A 固态硬盘256G 512G 1T台式机硬盘 PCIE3.0高速
219元(需用券)
百亿补贴:Great Wall 长城 GW3500 512g固态硬盘M.2接口PCIE3.0笔记本台式电脑SSD NVMe
百亿补贴:Great Wall 长城 GW3500 512g固态硬盘M.2接口PCIE3.0笔记本台式电脑SSD NVMe
拼多多该商品正在促销,参加百亿补贴;最终到手价132元/件,喜欢可入。
132元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更多
又一国货SSD新势力|紫光闪存UNIS SSD S2 Ultra评测
又一国货SSD新势力|紫光闪存UNIS SSD S2 Ultra评测
肥宅日常 篇一百二十一:性能强悍,国产之光——紫光闪存UNIS SSD S2 Ultra
肥宅日常 篇一百二十一:性能强悍,国产之光——紫光闪存UNIS SSD S2 Ultra
希捷官方卖二手翻新认证机械硬盘,助力环保
希捷官方卖二手翻新认证机械硬盘,助力环保
没有闲置的M.2插槽位怎么办?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对M.2的扩展方法有新的认知
没有闲置的M.2插槽位怎么办?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对M.2的扩展方法有新的认知
更多相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