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松下耳机使用最新摘要

  • 松下RP-HTX80B使用总结(按键|头梁|佩戴|造型|续航)
    所有按键都布局在了右侧耳罩,中间的播放/暂停键略下陷,与两边的音量调节键形成一个明显区分(凹字型),也方便了盲操识别的准确度。说到盲操,头梁左侧面有凸点,夜里使用会很贴心。耳垫比较软,回弹速度很快,尺寸刚好扣住耳朵边缘,可惜中间凹陷的深度不够,偶尔会稍微有些夹耳(我戴眼镜),不过,只要佩戴的角度合适,这种情况还是能避免。论佩戴舒适度:如果索尼MDR-1AM2是满分,那类似造型的HTX80B可以标在85分,处于类似造型中的较优水平。金属装饰物和绳内侧。造型简练,也饱含日式的优雅。24小时的续航带来全天候的安心感,短暂的忘却充电这种烦人的事,值得称赞。音质:测试前端:坚果pro(罗永浩辛苦了)、海贝R3(支持aptX、ldac)松下HTX80B和bose soundsport free等很多真无线耳机一样,只支持到SBC,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蓝牙品质”,出色的连接稳定性和较优秀的解析力,仍可体现出其定位于较高档次无线耳机的价值感。对比类似价位的索尼WH-CH500(350到400元帖耳式),声场明显大一圈,而良好的分离度、较惊艳的高频延伸和瞬态,使得它的纵向与垂直空间感也得以充分释放,对乐器组、大场景的层次感表现令人愉悦,但略显木讷的动态,不够饱满的中频厚度,也是它与更高级头戴耳机之间的音质的差距所在。对比铁三角S200BT(600元帖耳式),声场、高频解析的优势仍能显现出来,只是相对的低频厚度感适中,密度感略低,声音整体均衡,S200BT高频能量感略逊色于中频和低频,分离度不够明显,立体感,密度感较强,动态相对更好。抛却中低频的动态不说,HTX80B在高频风格上,与威索尼可GR07C(500+)或GR09(699元)倒是有些许类似,像是它们的头戴版本。而这种风格的声音也尤为适合表现像电子、弹拨类乐器等结像锐利、意境缥缈的音乐或曲风。同时,我也相信这种略显锐利,爽快曼妙的音色会有不少人喜欢。其实,对于一款主打造型、时尚的头戴耳机而言,外部品质过硬似乎更重要,但松下出乎预料的把解析力做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水平,这也是出乎我预料的地方,在我以为,通常这种档次的耳机,低音加强些,解析中规中矩,高频暗一些是正常。总之,原价(官方建议零售价)接近900元,目前下杀到399元的松下RP-HTX80B不论颜值还是解析力都已经很有竞争力。对于预算不超400元,想买一个高逼格且较高音质的“包耳式”头戴蓝牙耳机,在国际品牌中好像就这一个型号,因为这个价位内,其余几乎都是小巧的帖耳式,这类过于小家子气的头戴几乎不能对头部进行“装饰”,更别提“逼格”了。 阅读全文
  • 松下RP-HTX80B使用体验(充电线|佩戴|重量)
    黑色版包装。售价掉到这份上,也是有原因的,没有收纳盒,仅附送一个micro-usb充电线,寒酸。包耳式设计、特别自然的、很圆的弧形支架,拉伸的阻尼适中,触感、做工上乘,毕竟松下。头梁顶部没有海绵填充,但佩戴时,脑袋并无压痛感,这点令人满意。也许是松下对HTX80B的挂脖稳定性和美观度特别自信,这款耳机并不能像Beats solo或SONY H.ear on2(wh-h800)那样“可折叠”,但必须承认的是,一旦将它挂在脖子上,无论装饰性、稳定性,还是舒适感都无可挑剔,我甚至体验过把它挂在脖子上平躺睡觉。总之,不足200g的重量,精良的耳罩设计的确好用,且让人爱不释手。{PS:包耳式头戴耳机位于200g左右的都属于超轻型}中间的圆形滑块,金属制,亚光,耳罩外壳不清楚是不是铝制,也是亚光, 阅读全文
  • 杰伟士 HA-FXT100 耳机使用总结(发声单元|尺寸|优点|缺点|包装)
    拆开快递首先看到的是保护气囊、发票、黑五宣传册以及本体快递保护得很好,但是这个宣传册是不是在嘲讽我...全是玩具 JVC的日文包装,好几次决定要学日语现在还在入门的我根本看不懂... 说明书和保修卡也是日文的,典型的JVC风格。不知道符不符合国家龟腚诶 为了追求音质,JVC黑科技般的在腔体内塞入了两个发声单元(要不怎么叫地外科技呢),使得整个耳塞看起来相当肥大,让许多没见过实物的同学觉得会不会太大戴着不舒服,放弃购买。实际上耳机的尺寸把握的很不错,可以轻松的戴上,大小合适。同时,由于腔体上弹性体树脂的存在,耳机能够很好地贴合耳道不容易脱落,佩戴体验良好,出街、运动都适用。从规格上就可以看出,FXT100是条主打轻便易驱的耳机,手机直推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试听过程中发现有一定的听诊器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冷或者刚开箱。由于采用Twin System双单元的设计,钛振膜单元负责中高音、碳纤维单元则负责低音单元。在实际试听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比上代FXT90的提升:中频不再放不开、低频不再混,变得比较均衡了,但是低频仍然不是强项,所以喜欢动次打次的朋友要注意了。同时,这条耳机的解析不错,乐器能比较清楚的分开,声音干净,感觉挺适合流行风格。优缺点总结: 优点:    入门神器,物超所值    声音干净,佩戴舒适    容易驱动,适合出街    做工精良,外形亮眼    …… 缺点    低频稍弱    声场小    线材有点硬" 阅读全文
  • 松下 RP-HD10E Hi-ResAudio头戴式耳机?使用报告(音质|听感|风格|性价比|价格)
    3.音质部分(耳机的声音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听观点。如有可能,我们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HiFiMAN对于RE400的定位是入门级耳机的“吃水线”,并且表示这款耳机在入门级耳机水准中几乎没有短板。当然什么样的耳机才是“入门级”耳机?当然目前看来,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用价格来衡量,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前RE400的售价为199元,如果它的表现真的令人满意,那么将会是这个价位中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一。RE400使用了一枚8.5mm动圈单元,频响范围也标称在了15Hz-22kHz,灵敏度为102dB,阻抗32Ω,并不算特别难驱动的类型,因此我们也依然会在移动端考量其水准如何。本次测评主要使用手机作为前端,使用YAMAHA UR22MKII专业声卡做为辅助参考。对比参考晨木ST08、威索尼可VSD1Si、飞利浦S2、松下HDE10,本次测评样机已经过50小时常规音量煲机,以下内容基于煲机后得出,不涉及开声试听(我们也没听)。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听感与风格:RE400的声音风格均衡、轻快、并且在声音凝聚力上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如果初听你会认为RE400的声音偏冷,其实不然,RE400的整体声音风格已经非常的均衡,甚至在人声部分还有着一点暖色。对于大部分类型的音乐,RE400的重放都有 着较好的表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RE400的声音又会显得有些直白,缺少了一些润色,因而整体的听感会给人一种偏薄、气势上稍有不足但却充满了信息量的感觉,所以我们并不认为RE400是一款主要从听感方面出发的产品,但是不得不说,RE400的声音表现确实令人感到惊讶。它的整体听感宽松,舒展,并且没有哪个频段是特别突出的,包括低频。但是仔细的去感受RE400的听感,确实有着“白开水”的味道,风格适应性比较广,但是总是会感到声音缺乏感情。小巧的体积却能营造出较为宽阔的声场表现是RE400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它的声场表现和飞利浦S2的宽松感有些相似,但是RE400只是在横向的声场表现上要比较出色,但是在纵向方面却有些被挤压的痕迹,但是分离度表现出色。并且要说的是,RE400虽然在手机端中等音量下也能推出不错的响度,但是在细节解析力和高频延展性上,依然需要一个驱动力相对更好的设备来发挥潜力。手机端使用问题不大,不会出现恶声,但是这并非RE400的全部实力。高频:入门级耳机产品往往都不太喜欢在高频方面过多做文章,主要还是高频方面很容易做砸,继而影响耳机的整体声音表现,因此大部分耳机都喜欢将高频部分压暗一下,从而不会对听感有太大的影响。但是RE400的高频和飞利浦S2比起来有些相似,但是没有后者那样细腻,但是在低价位动圈耳机中仍然属于较为优秀的水准。RE400的高频解析力要优于vsd1si,高频没有毛刺感的出现,但是存在感却比较明显。RE400的高频瞬态表现相比起vsd1si和HDE10而言都要优秀一些,单就素质而言,与ST08几乎持平,只是风格不同。在表现一些高频器乐独奏方面时,RE400确实有着比较好的结像力,高频部分比较密集,动态方面也呈现出优秀的水准,但是延展性要弱于飞利浦S2和ST08。RE400的高频在大动态控制力仍然比起VSD1Si要优秀一些,从听感角度上来讲,大部分国产耳机的高频风格调教趋向和RE400仍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中频:RE400的中频风格依然是走着中正、均衡,但是在UR22 MKII这种声音输出偏冷的前端上,中频部分容易显得过于单薄和干涩,但是拥有着不错的声音密度,虽然这样子在听感上并不讨人喜欢。因此我们尝试在iPhone6s上试听,RE400的中频要相比起UR22 MKII更加柔和一些,并且中频略微增加了一定的厚度。RE400的人声密度相比起VSD1Si要好些,但是和飞利浦S2相比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听感上,RE400略微靠前的人声要比起飞利浦S2更耐听一些,并且由于S2的高频偏亮,会有些许的齿音存在,但在RE400上是不存在这样问题的。因此在一个声底偏暖的前端上搭配RE400会在中频部分带来较好的听感。可以确定的是,RE400中频部分的解析力和硬素质并不低,虽然人声相对较薄,但是相对于录音本身却有着一定的还原度,不会让你感到中频部分“味精味儿”过于浓郁,我们认为RE400在中频部分的声音取向仍然以直白,不过于修饰的风格为主。低频:小尺寸动圈单元的低频量感往往都相对小一些,当然这个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说这样尺寸的单元去做一款“重低音”耳机显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RE400的低频相对它中高频风格而言,更多是起到一种辅助调音的作用。RE400本身的低频量感并不大,甚至听起来和某些单单元动铁耳机的低频风格很相似,但是RE400的低频素质仍然处于一个优秀的水准。在低频解析力方面,RE400的表现只是略逊于飞利浦S2,但依然拥有较好的层次感和瞬态表现。RE400的低频不糊,并且有着较高的密度,这一点和动铁单元的风格非常相似。然而RE400的低频量感我们认为有些过于克制了,导致很多情况下低频部分在整个音乐表现中似乎没有太大的存在感,让耳机听起来没有什么氛围感,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适当增加一定的低频量感会对听感方面有一定的好处,但是RE400选择了更加看重素质表现,不过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误。总结:实话说,RE400是一条在素质方面非常优秀的耳机,在目前售价199的情况下,具有着不错的性价比。它的解析力和声场表现即使上探到更高价位的产品序列当中,也具备着一定的竞争力。RE400的声音表现中正、均衡,并且在人声方面依然照顾了听感表现,甚至风格和一些单单元动铁耳机都有些相似。不过RE400的声音风格虽然比较杂食,但是也需要考虑前端的搭配,声音偏冷、偏硬的前端在使用RE400的时候,在听感方面会有一定的折扣,至少在iPhone6s上,RE400的听感表现依然能令人满意。但是RE400我们更推荐使用便携播放器、台式前端上试听,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倒不是说RE400非常挑前端,但是这样相对“白开水”的声音风格依然会让很多入门用户感到不喜欢,尤其是在低频方面的量感相对较少,会让一部分用户感到扫兴而归。选购建议:如果你喜欢声音杂食,注重解析力和声音素质,并且在预算方面并不是很高的话,那么RE400非常值得考虑;如果你对耳机的低频方面仍然比较喜欢有一定量感的,那么RE400较少的低频量感可能会令你不太喜欢,请慎重选择。优点:体积小巧,声音素质优秀,整体做工较好,声音表现均衡。缺点:对前端有一定要求,听诊器效应较严重。 阅读全文
  • 松下 HDE10 入耳式耳机使用测评(音质|价位|功率|声场)
    整个腔体的点睛之笔或许就在腔体上方、和插口同轴的那枚装饰盖,我们仔细端详了半天并没有发现这枚盖子上的孔是否是调音孔,但是我们尝试堵住之后对声音也并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这个盖子的放置让整个耳机的设计不会显得太过平庸。HDE10的整体做工在任何一款耳机中都足矣称得上是“精美”的水准,前后腔体的结合部分缝隙严丝合缝,你很难找出他们之间的边界,银色的后腔很明显是使用CNC机床加工而成,精度非常高,直角和圆弧部分的过渡非常的流畅,即使我们使用放大镜观察,也很难找出它在做工上有什么问题。MMCX可换线插口是大部分美系、日系耳机都喜欢使用的标准,它有着比另一种常见的0.78mm插针更好的通用型,况且现在基于这两种插口的第三方线材越来越多,用户对于耳机的可玩性也大大提升。插口和线材的结合非常紧密,没有晃动感。但是最为致命的莫过于HDE10的腔体体积了,通过图片或者渲染图你很可能误以为HDE10的体积应该也就是入耳式耳机中正常的水准。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送测的网友跟我们不止一次的抱怨HDE10佩戴不舒适的问题。我们也在试用过程中同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HDE10的腔体体积确实对于小尺寸耳道的用户非常棒不友好。通过细节图可以看得出来HDE10的前腔突出程度并不算高,因此在佩戴的时候硕大的后腔、 并且是直角部分直接接触到外耳廓,不仅仅是躺卧使用会非常的难受,就算是在佩戴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不适感。图片当中使用的是正常尺寸的M号硅胶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HDE10硕大的腔体。线材部分,HDE10标配了一条带有线控MIC的MMCX接口线缆,这条线材比较“粗壮”,在线柄部分也做了特意的加长以适应HDE10向内凹入的插口。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很少再见到像HDE10这样使用并排两股线材的耳机了,这样的设计对于耐用性上还是有着一定好处的。线控MIC可以说是这款耳机最大的“败笔”,按键反馈相当的不清晰,并且键程很短,塑料材质的线控和金属材质的腔体相比之下产生了很明显的对比,这方面的做工并不理想。3.音质部分(耳机的声音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听观点。如有可能,我们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在说这款耳机的声音部分之前,要提前说明的是我们手上的这款HDE10的出音咀滤网被网友自行更换过,HDE10原装的滤网是一块薄薄的调音棉,一般来说,这块调音棉主要的作用还是可以增加部分低频量感和削弱高频的毛刺感和减少了一部分的解析力。而这块调音棉被送测网友去掉换成了银色的金属滤网,因此对声音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本次的声音测评基于被换过滤网的HDE10得出,可能会对测评经过有一定影响,请悉知。HDE10作为一款曾经定价为千元以上的耳机产品,到目前的售价来看,和飞利浦S2的处境有些相似,不过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低价位可以买到曾经高价位的产也能凸显出其性价比,我们也非常乐意的去发掘这样的产品。HDE10使用了松下独有的MLF振膜(多层胶片防震膜),和松下另一款头戴式耳机HD10的单元使用的应该是同样的技术,具体的价值没有明确说明。不过有意思的是,在HDE10振膜前方还有一个独立的磁铁和线圈,用于防止高频干涉?BA10的阻抗为34ΩΩ,灵敏度108dB,最大输入功率居然达到了150mW,这是非常恐怖的。频响范围标称为4Hz-50Khz。本次测评主要使用手机作为前端,使用YAMAHA UR22MKII专业声卡做为辅助参考。对比参考TFZ KING II、晨木ST08、KZ BA10、飞利浦S2,本次测评样机已经过50小时常规音量煲机,以下内容基于煲机后得出,不涉及开声试听(我们也没听)。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听感与风格印象:相比起飞利浦S2、KZ BA10这种声音偏冷的耳机来说,HDE10的声音较为厚重并且有些偏暖,与松下对HDE10“高解析”的定位来看,它的整体声音解析度并不占优,比起飞利浦S2来说更不是一个层次上,甚至你能在HDE10上找到一些“箱子味儿”的感觉。不过HDE10并没有特别的在某个频段有些突出,依然是三频较为均衡的风格,而且这条耳机听起来还是会给人一种没有什么特点的感觉,也比较拘谨。当然这样的塞子往往都相对杂食一些,HDE10也不例外,对于大部分声音风格,HDE10都能有不错的听感表现。声场表现在入耳式耳机中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ST08、S2相比下明显要小了一些,不论在纵向还是横向声场表现方面都亦如此。但是声场的方向感还是很明确的,前后左右都比较规整,不会有飞利浦S2那种横向声场较大纵向稍小的情况。虽然它的阻抗达到了34Ω,但是在手机端试听我们发现HDE10依然是属于比较好驱动的,尽管放到了驱动力更好的前端上,耳机整体的声音表现的提升并不算大,相比起飞利浦S2较难驱动的情况,HDE10设计的线控MIC意义还是较大的,尽管不太好用。高频:HDE10的高频细节表现还算不错,但是高频部分整体有些偏暗,没有像一些日系厂商那种高频有些拔尖的感觉,因此你很难将HDE10的风格和“清新”有什么联系,况且这是基于去掉调音棉之后的声音表现,如果有调音棉存在,那么高频表现势必会更加暗淡。不过HDE10这样稍微偏暗但是解析力还算不错的高频表现在听感上是可以得分的,比起飞利浦S2较为明亮的高频来说,HDE10的高频在风格上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这是大部分用户都比较喜欢的一种设计。在高频动态表现上,HDE10相比起ST08来说更加的从容一些,中高频的过渡没有任何的突兀感。但是比起TFZ KING II、ST08、S2这些选手,HDE10在高频整体的解析力上依然没有太多的优势,并且在索尼XZ1这种整体解析力并不好的前端上,HDE10会相对吃亏一些。中频:在中频的听感上,HDE10是少有的那种相对厚重一些的风格,人声比较靠前,但是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一般,中频部分的表现并没有ST08、S2那样的干净,不过这样的中频搭配较为暗淡的高频不会存在齿音的情况,但是整体的解析力却令人不太满意,这更是与耳机本身的定位背道而驰。不过这样相对靠前、有些厚重的人声表现在大部分音乐风格中都有着较好的适应性,或许我们可以理解HDE10这样的风格依然是基于为听感表现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高素质。但是需要明确的是,HDE10的中频在解析力上并不占优,乐器的结像上比起同价位的其它产品来说没有什么竞争力。HDE10的中频表现或许是为整条耳机有种“箱子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不过不用担心,中频的密度上HDE10依然不算差,整体还是相对松弛一些的风格,有时候你甚至会错以为你戴着的并不是一条耳机,这样的中频风格会让很多喜欢多方面照顾的用户为之青睐。低频:HDE10的低频风格很明显是介于KZ BA10和飞利浦S2之间的存在,属于一种在低频密度和量感上都想兼顾的特点,HDE10的低频量感相对于BA10来说要小一些,但是比飞利浦S2要大,在一些低频本身量感就大的曲目中,HDE10仍然能给你营造出“轰头”的感觉,这在飞利浦S2上是很难达到的。但是在低频的下潜和密度上,HDE10相比起S2来说又要差一些,HDE10的低频仍然属于较为松弛、厚重一些的风格,只不过是量感方面并不会太大,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水准,这让HDE10在大多数曲目中都有着较好的适宜性,总是下潜并不是特别理想,在听感上问题不大。HDE10的低频素质并不能算是特别优秀的,你能很明显的感受到HDE10的低频风格仍然是比较谨慎的,没有较大的量感,也没有太过紧致的低频,刚好处于一个两种之间的位置,这是大部分“杂食”的耳机都会选择的一种风格。 阅读全文
  • 松下 RP-HD10E Hi-ResAudio头戴式耳机?使用感受(声场|高频|中频|低频)
    耳机已入手一个多月,煲机150小时对比耳机为大手办K701,极致HFI780(膜一直没舍得撕 ),记忆对比大法1ADAC/1A,SHP9500不在身边,也可以讲一下前端F886,凯音i5,一体机aune x1s,耳放aune b1解析:HD10刚开声就已经有不错的听感,声音细腻,明显的素质取向,当然听感也不错,解析优秀,不比1A差,且由于HD10高频较亮容易给人感觉解析较好,而1A偏暗,优于HFI780,比不上K701,印象中好于9500(未煲)。声场:HFI780拥有极致家s-logic技术,营造出封闭式耳机中不错的声场,HD10声场很不错,基本与780一个水平甚至略大,当然从HD10换到大手办还是可以感觉到很大很大的差距,大手办的声场比HD10和780大很多很多,听感非常舒适,不愧是当年的旗舰,当然开放式具有先天优势。9500由于没怎么听过且未煲,不做评价。应该说HD10的声场在千元价位已经是很不错了。高频:极致家的调音向来以刻意拉高高频著称,属于很奇葩的调音,但对于听金属乐来说是非常刺激的,所以极致一直被金属当奉为神器,哪怕是这最低端的型号。而HD10的高频亮度居然不输极致,这点是让我意外的,不过风格还是不同,HD10的高频明显比较细腻,听电吉他虽然也刺激但缺失力量感,没有极致听电吉他的那种华丽感,但对于细腻的女声演绎还是不错的,延展性较好,类似人妻,但似乎比人妻略宽松,比1A亮是肯定的,但不如大手办亮,大手办可能是没推好,高频比较刺激,搭配b1耳放未有明显改善,应该是需要更大推力的耳放,后期再考虑入手,穷 中频:HD10整体风格就是偏细的,所以中频也是比较薄的,但换了单晶铜线后中频厚度明显增加,厚于780,对流行改善较大,还是比较细腻,有一些颗粒感,个人比较喜欢颗粒感,人声厚度比1A薄,还是适合女声,人声靠前,换线后男声也是不错的。低频:HD10的低频是我最喜欢的,可以说是最恰到好处的低频,风格是宽松的,下潜一般,略散,量感介于人妻和1A之间,听流行很舒服,配合亮丽的高频和不错的人声。尤其是换线后,低频散的问题解决了,更凝聚下潜也深了,且高频并没有因此而压制。整理量感1A>HD10>HFI780>K701,1A的低频我是无法接受的,太多轰头,而780和大手办都是点到为止,量感太少,对于营造氛围无优势,适合器乐。前端测试:HD10总的来说算好推的,阻抗较低,但毕竟是50mm圈,F886下还是要开到40以上的音量,而凯音i5则只需20的音量即可,X1S也差不多,且换上大推力前端后声场解析都明显提升,但再往上提升应该就不会明显了,手头没设备不好下定论。    总结HD10的风格,印象中接近人妻,偏高频,声线较细,亮,低频量较人妻多,宽松的低频,下潜一般,氛围感优秀,换单晶铜线后中频变厚,低频凝聚有力,高频仍明亮。是一副不可多得的高性价比头戴式耳机,对于喜欢人妻和大法1A之间风格的,又囊中羞涩的,推荐入手,适合听流行及一些器乐。PS:作为金属党友情提醒,HD10不适合听金属,与极致相比,低频还是多而散了。    " 阅读全文
  • 松下 HDE10 入耳式耳机使用总结(性价比|佩戴|价格|音质)
      对,就是这一天,你们蛮能骗人花钱的就这么糊里糊涂掏了钱剁了手。也是买了之后才开始关注起这个耳机的音质起来,夸的说不好的,怎么说我还是看中音质多一点,什么重啊,冬天冰人的,也蛮不在乎的。先上开箱后的图 对着两个铁疙瘩上来就是一顿拆,拆到只剩下裸奔的两坨放大看下,似乎也还可以,做工真的没话说,很棒,略重,看数据是28g,也就是一边四分之一个鸡蛋而已,似乎不是那么难忍 (虽然很快我就知道我错了)话说起来这两玩意磁力蛮大的,放的很近会产生排斥做工真的一级棒没得说,挑不出什么毛病,要说真的有,那根线实在是很一般,官网说明是OFC无氧铜材质,我已经换了镀银线,但是貌似不好拆下来。。。配件&佩戴配件一般般,不算豪华但是都是很实在的,耳机包的材质很好,摸起来很舒服,我的耳朵要佩戴L才可以完全佩戴上关于佩戴,网友有提到,官网宣传图的佩戴方式可能存在错误这样,官网给的演示,特别特别咯耳朵所以在伟大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如此佩戴是最人性化的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你们一定注意观察 这样比原来舒服太多了!真的!最后拿手上的配件还来了个这样的当然这样的我没撑过20分钟,还是很疼,胀耳朵,耳机是好耳机,需要各种调整,最后才找到适合自己耳朵的佩戴方式。音质说到这里,音质到底怎么样呢,我选了几首无损,手边并没有播放器,最后的一台飞傲X5两年前已经被我残忍卖掉了,选择了两个设备,电脑和ipad,软件分别是foobar2000和apple music首先是这首黄老板的Shape Of You一开始的鼓点收放很清晰,下潜不算很深,但是响应极快,结像很清楚。这是这个耳机的优点之一,解析好,后面的男声也就很一般,中频的厚度还不如还没捂热的1000X,当然大耳的优势在这里。接下来是一首母带级别的王菲昔日经典,花事了解析依旧没得说,鼓点响起来的时候有一点小震撼,女声说实话还是有一点惊艳,喂对了耳机音源就好,蛮适合女声的演绎的,但还是够不到女毒的级别。最后是自己很喜欢的leonard cohen的In my secret life说实话我有点...怎么说,有点吃惊吧,小疙瘩演绎低音很多的歌曲,并不是能表现的很好,会感觉很闷,全糊到一起去那种感觉,也可能是我音源不是很好,但我试过好些风格相似的歌曲,结论大概如此。对于Cohen的歌曲演绎竟然有点小惊喜,是我没有想到的。总结问我性价比如何,双十一最后做到的449绝对是值得的,绝对值回这个价格,这个价格能拿到做工这么好的耳机,还可以换线体验下换线的乐趣,完完全全值回票价。但是,使用时间长了之后,习惯之后,可能就会出现,对耳机本身音质已经失去太多感觉了,开始视线转移到耳机的佩戴,外观起来。外观是没问题的。这快到冬季了,耳机真的有时候早上拿起来会很冰,要捂热一会儿才好。换了镀银线之后并没有很明显的音质提升,也可能是我是木耳朵的缘故吧,但是这个价位解析超高,各个方向都表现可以的可以的耳机,但是有个致命缺点,很冷门。所以大多数人有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买这种想法,我是被骗着买了随便你们了 " 阅读全文
  • 松下 HDE10 入耳式耳机使用感受(佩戴|设计|音质)
    说说佩戴,这个是贪图舒适的我在挑选耳塞时特别重视的一点。HDE10的佩戴在我来看只能算是勉强及格。第一,由于使用的整块金属,它的单元太重了,稍微一动就往外掉。如果用更深的插入深度来解决稳定性问题,则还会面对两个问题:1. 没有配套赠送深插使用的双节套和三节套,还要另外购买;2.实在是太重了,深插估计也会很疼……第二,单元偏大,形状也缺少人体工学设计。如图所示,虽然和巨型单元的音茶乐·涛和铁三角cks1100对比来看,单元并不大,但是音茶乐·涛通过很小的自重解决的佩戴问题,而cks1100则是为了创新的腔体结构完全放弃了佩戴。相比之下HDE10的单元大小和佩戴处在了一个折衷的位置,说难听点就是,放任自流了。当然,单元做大会带来更大的腔体,音质更容易做的更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单元或者佩戴舒适的单元做不出来好声音。举例来说,苹果的小白兔,峰力的耳塞,都是使用了异形的外壳设计来得到一个异形的、共鸣体积更大的腔体。下面进入最重要的部分,音质。先来介绍下我使用的试听设备:LG v10手机(这款手机的hifi功能绝对不弱,刚出的时候号称最强hifi手机,采用了传奇的9018系列芯片),hifiman 801+game卡(hifiman开山之作,也是这款播放器的成功奠定了现在被米饭越做越回去的海菲曼科技……),Lynx hilo (专业音频厂商lynx出品的桌面级专业声卡,据我所知一开始面向小成本电影制作研发,发售后一段时间内颇受音频发烧友欢迎),琥珀2(Goldenwave出品耳放,中正无音染)随手安利下最爱的试听歌曲,嫌弃姐姐的《一处风雪两白头》,混音师高超的技巧使得320k的mp3听起来像极了无损的音质表现 。传送门先给一个大概的结论:根据我这几天试听下来,HDE10是符合千元左右这个价位的塞子的音质表现的。下面大致总结几条声音特色:1.这是一条暖声塞子,这一点和其他烧友的听感一致。非常适合聆听流行音乐2.这是一条比较标准的Hi-res耳塞:中频密度很大,解析很高;低频下潜很深,力度很大;高频上探也不错,够空灵。频响范围达到了可怕的4-50kHz。3.空气感比较弱,导致一般情况下声场很悲剧,封闭式耳机的原罪(也不是完全没有声场,在图中这套设备的加持下,声场还是可以勉强出来的。中关村的测评说有宽阔的声场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猜测下来有可能是耳机的个体差异,或者是由于他们用的D100录音笔+索尼MUC-M12SM1升级线是HDE10的绝妙搭配)4.这是一条不那么好推的塞子,在不同的播放器上的表现有较大区别。" 阅读全文
相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