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耳机外观最新摘要

  • 铁三角 ATH-IM03 入耳式耳机外观展示(本体|线材|腔体|单元|支架)
    话说卖家也是北京的,顺丰小哥一天之内就送到学校了。收到盒子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老铁作为铁公鸡的本性真是一点儿都不假,柔软的外包装体现着无尽的廉价感……    高大上的MIJ标志,老铁还是坚持把旗舰放在本土生产的。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日本产的产品,大法的旗舰、次旗舰包装和配件总是那么的美好,老铁却……    依旧是廉价感满满的盒子…… 背面是参数,由于是日版这些参数也就成了天书…国行的版本是有代理商自行贴上去的保修和产品标示的。不过下方的耳机结构图倒是很好地解释了动铁耳机与动圈的结构差异,以及IM03的动铁单元。下面是对比MX985的盒子 阅读全文
  • 铁三角CK2000Ti入耳耳机外观展示(线材|插头|包装|接口)
    参考售价:4888元调音风格:通透程度良好,声音均衡之余略偏上盘。适合乐曲类型:杂食。佩戴舒适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做工水平: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隔音效果: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听诊器效应:无/轻微/一般/严重线控支持:否换线支持:A2DC平衡接口:4.4MM(标配一条平衡线)音质得分各项素质得分测评正文2018年9月铁三角发布了三款定位高端、采用钛合金外壳编号2000Ti的新耳机,平头耳机CM2000TI、入耳耳机CK2000Ti、头戴式封闭耳机AP2000Ti,三款耳机单元均采用新的单元技术:类金刚石碳纤镀层振膜+坡曼德铁钴合金高磁通回路。上一期我们测评了CM2000TI,今天一起来看看入耳系列新旗舰CK2000Ti会有怎样的表现。CK2000TI只有一种配色。由于机主并未提供外包装,所以本次测评略过开箱部分。配件比较简单: 1、        皮质收纳包一个。2、        硅胶套4对(XS/S/M/L),COMPLY海绵套3对(S/M/L)。3、        4.4MM平衡线一条。4、        清洁布一块CK2000TI是一款双动圈入耳耳机,耳机采用9.8MM+8.8MM类金刚石碳纤镀层振膜动圈单元,采用双相位推挽式(DUALPHASE PUSH-PULL)设计。耳机腔体材质为钛合金,表面打磨的十分光滑,接缝均匀细腻,做工优秀。 阅读全文
  • 铁三角 ATH-CKR7TW 真无线入耳式hifi耳机外观展示(数据线|按钮|配对|连接)
    不知道为啥,4.22日一早发现页面价直降300以后,晚上包括23日再看,都是1780啊……同时拍了一个小米的wifi加强,就是直接套了一个塑料袋拆开看看继续拆……提前看了说明书,第一次使用前要充满电。也许是我少见多怪了,觉得收纳盒设计挺合理的,这个按钮按一下可以切换显示的收纳盒跟耳机各自的电量状态。蓝色是收纳盒的点亮,白色是耳机的电量。实际发现外接数据线充电的时候,是先充耳机再充收纳盒,这点挺好。使用为先么。耳机已经充满二、初次使用将耳机拿出,戴上,按住右耳按钮2秒,有语音提示,配对开始。手机端直接选定即可连接。拿下来不用管机放到收纳盒关好,就自动断开连接了。打开盒子拿出自动连接,挺好。说明书说可以匹配8个设备最多,但是是不是可以同时连接这块需要进一步确认。个头还是不小的,直接佩戴感觉容易掉,待会选个合适的耳塞替换一下。在不播放歌曲且蓝牙连接手机的状态下,APP就可以发挥作用了。APP可以调声音,选择按键模式跟数据传输模式。选择aptx模式后,到手机端确认,没忽悠。手机是vivo nex s 阅读全文
  • 铁三角 ATH-CKR55BT 入耳式蓝牙耳机外观展示(线控|充电口|电池)
    简单拍了几张照片发几张跟JBL TUNE205BT对比的照片,我们一起办了很多信用卡,有的同事的耳机还没开封,比如这个玫瑰金色的,后面实物对比是另一位同事的在用的黑灰色款。 阅读全文
  • 铁三角降噪 MSR7NC 耳机外观展示(支架|耳罩|头梁)
    作为这款曾被朋友带入坑试听毒翻后心仪很久的人声女毒耳机,圈内的烧友更喜欢称之为陌生人妻,还记得之前借朋友的这款耳机解毒时还邀请妹纸拍过一套铁路情怀,那酸爽味道至今记忆犹新,这次最终抱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妻”归来也算圆了一桩心愿。  那么作为一款去年夏天才发布的千元级热门耳机,有了Hi-Res Audio的黄标加持,瞬间就变得逼格满满,因为它是日本高保真音质标准产品的荣耀象征,所以印象中只在索尼大法的音频产品上才容易见得到的高端认证出现在铁三角耳机上也算惊喜。毕竟是千元级的耳机,所以MSR7在线材配件上显得颇为丰富,首先是它配备了3条音频线,分别为1条1.2米的标准音频线、1条3米的加长音频线和1条1.2米并带有Mic(线控)的音频线,从线材的触感和质感来看还蛮不错的;此外还附赠了1个PU皮革的收纳袋,并配以“audio-technica”的铁三角品牌Logo,相对就略显简约低调的风格了。围绕这款耳机的头梁部分在网络上存在了争论的焦点,近乎完美的MSR7多数人觉得佩戴的舒适感还不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有些网友却明确指出这款耳机佩戴稍久就会觉得头部被夹得不舒服。个人觉得可能是头梁得夹角幅度偏小的缘故吧,因此就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长时间佩戴是有那么点紧箍的感觉,但好在能接受的范围,论不上舒适的佩戴感,也绝非是那种不能接受的诟病。耳罩部分采用的是目前大耳机主流的蛋白皮材质,触感柔软且富有弹性,同时全包耳式的设计可以轻松将耳朵包裹其中,所以无论是舒适性和隔音性都比较不错,当然尽管中央的织物网罩有一定的透气性,如果换做夏天来佩戴的话还是会发闷的,这个也是大耳机的通病。可伸缩的不锈钢支架扩展韧性不错,而耳罩部分也可以水平90度的旋转,这样的设计均为了用户在配戴时可以使耳罩更加的贴合,达到最佳听音体验,这方面来看大厂的设计做工是完全OK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仔细看到MSR7的耳机腔体为全金属打造,无论质感还是颜值都比较高;而音频接口的话是3.5mm单边出线的方式,当然发烧友的话可以考虑换更高端的镀银线或单晶铜线材咯。" 阅读全文
  • 铁三角 ATH-ES700 耳机外观展示(舒适性|便携性)
       Es700的血统决定了天生丽质。周边朋友有不少都觉得这个拉丝镜面很漂亮,同时这也是一个烦人指纹收集器,如果出门在外很难保证镜面一尘不淡的状态。镜面材料虽然听起来比较low(不锈钢的) 但是经久耐用,镇楼图就是我使用过一年的es700,只有一些细微的使用痕迹。 (在我眼里给es700上保护膜跟给手机贴膜一样,多此一举)舒适性&便携性  舒适性也是一如既往铁三角的作风,夹头,而且es700还夹耳朵使用时间长了耳朵会疼(看看msr7跟1a 家具党真是男默女泪)压耳式的设计并不适合长时间佩戴,千万别说拿纸巾盒弥补,我用自己的脑袋硬生生扩了好几个月才舒服。耳机在便携性上也是较差的水平,耳罩给人感觉差一点就包耳了,同时秋天刮风的时候耳朵也不会冷 整体不太容易收进随身的小包包里(我一般直接挂到脖子上)" 阅读全文
  • 铁三角MSR7b 耳机外观展示(包装|头梁|耳罩|线材)
    好听的器材千篇一律,有毒的声音寻寻觅觅。我们往往把好听比作怀孕,对味当作中毒,然而细数下来,真正在人声部分大做文章的耳机并不多见。索尼MDR-1A和铁三角MSR7是当年引领人声潮流的两款治愈系耳机,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着“陌生人妻”之称的铁三角MSR7。谈及女毒,MSR7可谓一绝,这或许是许多烧友都曾爱莫能及的声音。随着4.4平衡推出,越来越多耳机品牌为之响应,铁三角也发布了MSR7的平衡版本——MSR7b。MSR7b的外观造型与MSR7如出一辙,二者用料相当,大体没有明显的区别。MSR7b同样由分层铝镁金属组合式外壳打造,机身相对MSR7减少了六分之一的重量,体量轻质而具有刚性结构,并且MSR7b延续传统的设计,外观内敛且富有品味。与色彩单调的MSR7不同的是,MSR7b拥有黑色与棕色两种升级版颜色,机身色调更为鲜活。得益于适耳形耳罩设计,MSR7b亲肤的耳垫紧贴耳朵,整体佩戴舒适柔软,长时间佩戴不会有任何疲劳的感觉,而头梁部分也使用了高刚性材质,外层包裹着皮革,佩戴对头顶无压力造成,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夹头现象。MSR7b的精髓在于“BALANCE”,其结构也有相对平衡的设计。MSR7b的受众群体是追求高品质音乐的爱好者,考虑到平衡式设计结构,MSR7b采用双边Y型可换线,并使用专门针对平衡连接的导线,保证了音频信号稳定的传输。作为主打4.4平衡输出的耳机,MSR7b标配一条铁三角自主研发的4.4mm五极平衡式音频导线,以及一条3.5mm普通线材。通过观察不难发现,MSR7b对可拆卸连接器进行了升级,并采用音频专用设计的A2DC同轴端子,使得可换线的连接更稳定牢固。MSR7b平衡式设计的应用,让烧友能够将其连接搭配平衡类播放器,享受同样高保真度的极强音质。MSR7b可以说是继MSR7之后,经典的重装上阵。在声学技术层面,MSR7b继承三重声学音孔结构,以及双层音腔结构。三重声学音孔结构的应用,不仅合理引导音腔内气流运动,而且能够提高三频性能和平衡能力分布,呈现更为纯净的原音表现。而双层音腔结构则能带来细腻自然的中高频。除此之外,MSR7b对驱动单元进行了重做,采用45mm大尺寸True Motion高解析度单元系统,保证音效性能较MSR7大幅提升。如果说声音是MSR7b的拿手好戏,那么人声就是必杀技。MSR7b是一款高灵敏度性质的便携头戴耳机,听过MSR7的烧友应该对其真实且自然的声音有所了解,而人声尤其是女声的表现正是“陌生人妻”经典的代名词。MSR7b同样不以迅猛的低频以及高素质取胜,浓郁且绵柔,并且音色极具感染力,在加入了平衡式设计结构后,声音潜能被进一步挖掘。整体来说,MSR7b延续了MSR7细腻入味的声音特点,三频分布均匀有致,适合聆听流行人声风格的歌曲,整体听感清新素雅。MSR7b的低频质感饱满,声音瞬态响应较为舒缓,侧重于浓郁的声音氛围;中频人生部分并非一味老铁女毒,而是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蕴含更为内敛贴切的声音情感,听感更为清新甜润;高频部分的声音有铁家之风格特色,延伸舒展并且高音轻浮飘荡,一如即往的婉转动听。在解析和声场方面,MSR7b的声音表现细致而沉稳,对人声细节的处理十分到位,并且声场宽松有度,定位清晰的同时结像靠前,保证整体声音的层次,以及舒适的听感。 阅读全文
  • 铁三角 W1000Z 耳机外观展示(插头|编号|头梁|耳机线)
    铁三角W1000Z采用了全黑色外包装,包装上印有Maestoso字样,Maestoso是一个意大利音乐术语,用来指高贵、富丽堂皇、壮丽的音乐。而且W1000Z包装也出现了熟悉的HI-RES Audio小金标,符合日本音频协会定下的HI-RES定义。铁三角W1000Z包装盒右上角的JAPAN MADE,日本制造的品质应该很不错。W1000Z的外观与铁三角W系列非常类似,铁三角W1000Z依然是木碗造型,木碗采用了柚木(世界上三大珍贵的木材之一),单元外壳处印有Maestoso字样,木质外壳里配置了53mm驱动单元。W1000Z的外观与W系列一脉相传,柚木加钢琴漆使得木头的纹理质感非常漂亮。W1000Z采用7N高纯度无氧铜绕制音圈,耳机线采用6N无氧铜。耳机线为双边入线,左右独立接地4芯设计,线长3米。话说W系列的耳机线材都是较长的,耳机插头为6.5毫米,上台机和转换头是必备的。耳机频率响应范围为5Hz~42kHz,声音灵敏度为101dB/mW,最大输入功率为2000mW,阻抗为43Ω。W1000Z采用了名为D.A.D.S(Double Air Damping System)的双层气室设计,主要是为了获得丰厚的低频,耳机头梁采用了镁合金的框架。W1000Z与限量版一样有独立编号。插头也用柚木制作,这个耳机里为数不多,很有艺术感。" 阅读全文
  • 铁三角 ATH-IM70 IM70入耳耳机外观设计(logo|线材)
    铁三角IM70的外观乍一看并不讨喜,不那么精致,塑料感很重并且IM这个型号只有红色没有其他色可以选,喜欢黑色只有选它的弟弟也就是IM50了,作为一款入耳式耳机对外观也不要求太多,况且见仁见智,我看网上很多人都说它好看。线材看起来比较廉价,和9.9包邮的耳机线材感觉差距不大(开个玩笑 ),冬天线材会比较硬,话说铁三角比较鸡贼,这样做逼你换线材,好在可以换线材,不同的线材对音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就是这种线材让人过敏,网上很多人都中招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材质,话说厂家在生产产品前不进行一些测试吗?不知道后来铁三角有没有换掉这种材质,不过在短暂的体验后没有过敏,也有可能换过了。弯头不容易坏 阅读全文
  • 铁三角 ATH-DSR9BT耳机外观展示(单元|材质|指示灯|耳罩|皮革)
    ATH-DSR9BT采用了纯数字技术,所以耳机的外包装也是以此开启zhuangbility模式 ,当然还有代表逼格的小金标。正面被DSR9BT金属质感十足的图片覆盖。背面则是英文以及黑科技的图解,不过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我看不懂 。DSR9BT的单元介绍,不明觉厉的感觉 。内包装采用了金色的字,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感觉。DSR9BT的耳机收纳包,简约黑色看起来很带感,包大小方面偏扁平,厚度倒是可以接受,就是太长了。说明书非常厚,然而也没什么卵用。DSR9BT的自带充电线,必须好好保管的大小,其他充电线很难兼容的。ATH-DSR9BT的做工的确好到爆,金属质感发挥到了极致,对得起4000多毛爷爷的身价。整个单元外壳采用了金属材质,金属CD纹路清晰细腻,缺点是容易留下指纹,而且金属外壳边缘处容易被利器损坏,所以耐操性还是不足的。耳机左边单元分布着三个指示灯,作用是显示剩余电量的,满血状态是三灯,残血是一灯。耳机指示灯下面的装饰圈,印有“45mm Ture Motion D/A Driver”字样,直白的表明了单元尺寸为45mm.耳机左右两侧单元均分布着三颗螺丝,呈三角形,不愧是铁三角品牌,螺丝都可以是品牌LOGO,其实这三颗螺丝不是装饰的目的而是调音螺丝,作用减轻腔体外壳谐振,降低谐振。头梁伸缩部分采用了双骨架中空设计,坚固耐用的同时还能轻量化。DSR9BT耳罩采用了柔软皮革,稳定性还是可以的,但是夏天佩戴透气性一般,尤其在全国下火的七月,简直是戴上了电磁炉。DSR9BT采用了45mm的单元,7N高纯度OFC绕制音圈,液晶高分子振膜镀层为DLC镀层,DLC为类钻碳,貌似和EXK的材质类似,反正液晶振膜是高端货,目前基本都是高端货才下血本用的上。" 阅读全文
相关摘要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更多
积累和定力:铁三角ATH-TWX7真无线耳机使用体验
积累和定力:铁三角ATH-TWX7真无线耳机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