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鱼露,又称鱼酱油,是一种广东,福建等地常见的调味品,能够延续至今,与其独特的风味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鲜味和咸味;是闽菜、潮州菜和东南亚料理中常用的水产调味品,是用小鱼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汁液,色泽呈琥珀色,味道带有咸味和鲜味。鱼露原产自福建和广东潮汕等地,由早期华侨传到越南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如今21世纪欧洲也有逐渐流行。虽然用于鱼露生产的原料是食用价值较低的鱼虾或水产品加工下脚料,但其营养价值却不容小觑。鱼露中含有18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作为水产品重要功能成分之一的牛磺酸也是鱼露的重要成分;另外,鱼露中富含多种有机酸如丙酮酸、富马酸、琥珀酸等和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Cu、Zn、Cr、I、Se等。鱼露一般呈红褐色,澄明有光泽,富含多种氨基酸与呈味性肽含,氮量高,有鲜味和浓厚的美味;还能掩盖畜肉等的异味,缓减酸味、咸味;鱼露入口留香持久,香气四溢,具有鱼虾等水产品原材料特有香质,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鱼露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鱼露,应是指腌制咸鱼时排出的鱼汁,这些鱼汁的成分除了盐水,主要是鱼类蛋白水解产生的多种氨基酸,既鲜味又营养,渔民觉得倒掉可惜,就留下来充当调味料。潮汕人也将这种鱼汁称为“醢汁”,将腌制的海产品称为“咸醢”。如清光绪《揭阳县正续志》记载说:“涂虾如水中花……土人以布网滤取之,煮熟色赤,味鲜美,亦可作醢。”这里“醢”是指用鱼(虾)肉制成的酱料,与上古的字义完全相同。潮汕是鱼露的原产地之一。潮汕人还将鱼露称为“腥汤”,旧时主妇常让儿童拿碗或旧瓶到市场杂咸铺打腥汤,也有小贩推车沿街叫卖。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对鱼露或鱼酱也有不同的叫法,如越南有“纽库曼”(nuoccham)、泰国有“侬摩拉”(NamPla)、马来西亚有“菩杜”(Budu)和“马拉盏”(belancan)、福建则有虾油等。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展开

排行榜

值得买排行
全网排行

选购指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