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睿游戏耳机外观最新摘要

  • 赛睿Arctis 1耳机外观展示(头梁|耳罩|麦克风)
         包装还是采用赛睿的经典包装,黑白橙的配色。包装整体和寒冰系列保持高度的统一风格,差异并没有太大,右下角可以看到耳机的具体型号,还有支持的平台。初步拿到耳机,可能有的老铁会说,怎么肥事,这个不就是寒冰RAW么,各位铁子,等我细细道来,它们之间的不同。   我首先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相对于RAW耳机,耳罩部分支持了90°的旋转,这种旋转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够更贴紧耳朵,也更舒适。同时金属的头梁也更加牢靠,这里我多说几句,因为我和基友们在天津经营网咖,我们第一批采购的就是赛睿的RAW耳机,目前位置的损坏率很低,虽然RAW是塑料的头梁,但是现在为止还没有断裂的情况,RAW还是很稳的。不过Arctis 1耳机是金属头梁就会更稳,毕竟网咖的使用频率高,而且前来的客人有的时候因为吃鸡失败,或者CSGO白给,会暴力的对待耳机- -,耳机们太难了。    这款耳罩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耳罩里面不在单调,虽然没有实际的大用处,但是拍照或者是自己看,还是很带劲的。因为经常玩游戏的老铁都知道,夏天的时候或者是基情游戏的时候,耳朵是很容易出汗的,这款耳罩的材质,很柔软也很通风透气。不过冬天没有皮耳罩带劲,如果能变成可拆卸的就更6666了。不过这次的Arctis 1耳罩材质和Arctis Raw也是有区别的,使用的是airweave织物耳罩,而Arctis Raw使用的是一般的织物耳罩。相比之下airweave织物耳罩空气流通性更好,一个人长期佩戴可以记忆耳朵周围的形状,更加舒适,并且耳罩是可以轻松拆卸的,用脏了以后可以拆下来洗香香,问题不大。我一般用沐浴乳也可以用舒肤佳香皂,你们随意哈~哦吼,我。。。肥皂掉了,你萌能帮我捡一下吗?    顶部的头梁设计也比RAW好一些,因为是一体成型,这样佩戴起来相对更舒适一些,不过RAW毕竟价格方便比较便宜,性价比高一些。预算充足一些的大佬可以加点钱换Arctis 3,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哈。    麦克风仍是插拔式结构,带防插反和限位设计,非常稳固、可靠。长度大约115mm,绝对足够满足日常使用,并且软管结构,支持任意角度弯曲调整。这里的话,对于网咖的我们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因为麦克风属于是容易坏的部分,插拔设计的好处是,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只需要更换一下麦克风就OK了,不用返厂维修,避免了时间上的空档,这里点个赞嗷。     左边耳罩后方仍然集成两个快捷键,分别对麦克风和音量进行控制。前者滑块式按键,后者为滚轮,盲操比较友好。这里面分享一个好玩的事情,每当网咖里充斥着,网管麦克风咋没声了,肯定是因为上一个小老弟,把麦克风关了,没有复原,然后下一个小老弟就裂开了,然后我只能告诉他们每次客人下机的时候,看一眼麦克风。哈哈,这个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阅读全文
  • 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外观展示(头梁|耳罩|滚轮|接口)
    打开盒子,耳机上下都有塑料盖固定。其实我更喜欢金士顿那种海绵的包裹,稳稳的。拿出耳机,盒子底部有个隐藏的小盒子,里面装着说明书。赛睿的设计师很皮啊,就是这个表情 全部内容:寒冰3耳机一只,耳机线材两条,说明书一套。外观展示:寒冰3耳机的外观设计很新颖,刚发布时让我眼前一亮,说明设计师还是用心创作了。除了耳机罩和头带,通体白色。耳机机身是塑料材质,貌似的ABS的。头梁左右各设计一个金属挂钩,头带穿挂钩而过。头带我看过官网价格,蛮贵的,所以请大家洗干净头发再用。目前TB只有一家副厂卖可替换的头带,但是样式很丑。大家仔细观察头梁和旋转结构之间,是有色差的。材质可能不同或者材质含量可能不同。耳罩采用的织物,并没有使用蛋白皮。可能是成本考量,但是织物也不错,夏天比较透气。寒冰3使用micro usb 接口,比较少见,配了2挑转接线,一条是链接PC的,一条链接手机。另外耳机上预留了3.5mm接口,比较有心。晒单到此结束,因为只做了开箱和试听,耳机没还煲开,所以就不写使用感受了。    总结:个人感觉赛睿的鼠标、耳机、鼠标垫还是不错的,但赛睿一直在吃老本,靠换皮为生。突然,赛睿发现最近两年市场被友商蚕食很多,这回才赶紧发布了Rival/Sensei 310和寒冰耳机来亡羊补牢。像最近的金士顿键鼠耳机的折扣简直凶残,黑鹰S只要549,你敢信?Alpha黑金只要399(甚至349),你敢信?巨浪3389引擎,只要199。。。逆火只要99。。。虽然我没抢到,但是看到部分朋友抢到了。感叹金士顿这边优惠实在是太生猛了。 阅读全文
  • 赛睿Arctis 1 游戏耳机外观展示(耳罩|发声单元|麦克风)
    赛睿Arctis系列游戏耳机的口碑向来都相当好,从高端的Arctis Pro到白菜价的Arctis Raw都有诸多拥趸。整体合理的外观设计和良好的佩戴舒适度也是圈粉不少,中高端产品上的滑雪目镜式自动调节头梁更是我们挺喜欢的设计。嘛,作为一款稍微比入门级型号定位高那么点的产品,Arctis 1自然是和那个我们喜欢的自动调节头梁无缘啦。 它的外形和入门款Arctis Raw长得很相似,并且都是伸缩式头梁之设计。不过因为定位稍高些的原因,赛睿以金属材质打造了Arctis 1的头梁伸缩部分,因此它能够有更高的稳固度和耐久度。让人感觉十分良心的是,赛睿在官网上表示Arctis 1和Arctis 3使用了同样的发声单元和调音,而耳罩材质则是与Arctis 3、5、7相同的AirWeave织物材质。所以它很像是Arctis 3和Arctis Raw“杂交”出来的耳机,它使用了前者的发声单元和耳罩,但是基础结构、可拆卸麦克风的设计却取自后者。这也就意味着Arctis 1的声音表现力和Arctis 3几乎完全相同(甚至刚开声的时候声音有点“碎”的特性也一样),它的声音和Arctis 3一样强调清晰度多于震撼听感,所以它除了作为你的游戏耳机之外也可以用来听听流行音乐。它的整体素质对于一款不到400元的游戏耳机来说不算很惊喜但也足够撑得起它的价格,在“游戏耳机”这个品类里面算是一股清流啦。当然啦,前面结论的大前提是在赛睿Arctis 1这款耳机被足够的驱动力驱动的前提下得出的,并且一般的智能手机似乎也不太具备足够的驱动力来将它的声音“撑开”。所以比起搭配手机或是带麦克风的主机手柄,我们觉得PC才会是它的最佳搭档。不过由于它使用传统伸缩式头梁而不是赛睿的滑雪目镜式自动调节头梁的关系,它头梁和头顶部的接触面积比后者更小,因此在长时间佩戴之后头顶舒适度不如后者。头梁内侧的PU蛋白皮材质(目测)在长久使用之后(比如2年以上)的耐久度或是清洁方便度应当也要打点折扣。 阅读全文
  • 赛睿Arcits 1游戏耳机外观设计(头梁|耳罩|衬垫|接口)
    赛睿Arctis 1游戏耳机基于Arctis RAW,在扬声器单元、佩戴舒适度,以及耐用性方面做了加强和提升,相比Arctis RAW,新品更加接近Arctis 3的配置。这款耳机不仅引入了大家期待的金属头梁,还采用了AirWeave织物耳罩,并搭载S1发声单元,在带来优秀使用体验的同时,也能满足PC游戏玩家和高端网咖业主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次我们拿到的这款Arctis 1,它还有PS4和XBOX ONE版本。不过,它们的差别仅为织物上图案的配色,以及配件方面,耳机硬件规格完全一致。Arctis 1外观解析:金属头梁、旋转设计、AirWeave织物耳罩外观方面,Arctis 1和Arctis RAW非常接近,只是Arctis 1在耳罩外侧使用了白色涂装的赛睿LOGO,相比Arctis RAW更为引人注目一些。阿斯加特的包装设计的非常酷,黑红的配色,看上去非常有极客范,在左上角印有品牌LOGO和产品的型号规格,右侧像是一个“大螃蟹”一样的图形,让整体包装看上去非常有趣。不过,由于Arctis 1采用了金属头梁和旋转设计,在头梁结构上和Arctis RAW有略微差别。我们认为,Arctis RAW的头梁已经足够到位,强度可以确保日常使用,但Arctis 1的金属头梁,会让不少玩家对耳机的耐用性更加安心。不止是金属头梁,Arctis 1还加入了可旋转耳罩,这一设计可以提升耳机的便携性,便于外出时随身携带或是日常收纳,相比Arctis RAW更加贴心,细节到位。耳罩衬垫部分,新款耳机使用了寒冰系列标志性的AirWeave织物耳罩,拥有柔软、透气、易清洗等特点,长时间佩戴也有良好的舒适度。如果是重度游戏玩家,日常佩戴耳机超过几个小时,Arctis RAW虽然已经能够满足,但AirWeave织物耳罩就会成为更好的选择。而在头梁内侧,Arctis 1同样有所变化,衬垫面积略小一些,却换用了更为厚实、柔软的材质,同样可以有效分担耳机对头部造成的压力,确保长时间佩戴时的舒适度。我们认为,这一设计的实际体验和Arctis RAW有些不分伯仲。至于麦克风、按键等设计,两款耳机保持了一至,没有区别。它们都是可拆卸式ClearCast麦克风,不用时可以随时取下。而在左侧耳罩后方,两者也都拥有麦克风静音按键和音量调节滚轮,游戏时可以随时调整。此外,它们都采用了简单直接的3.5mm接口,使得两款耳机能同时兼容PC、PS4、XBOX ONE、Nintendo Switch,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几乎所有常见平台,即插即用非常方便。 阅读全文
  • 赛睿Arctis5电竞耳机外观展示(线缆|旋钮|单元|接口|按键)
           轻轻地掀起你的盖头,慢慢地脱掉你的戎装,等等,好像哪里不对,感觉快要开车了似的!我平时不是这样擅解人衣的人啊,可能是Arctis5太过于娇媚。       比如这样的Arctis5,总是不经意间充满了美感,全黑的耳机似乎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如此扁的空间里却容得下Arctis5的身姿,你会感觉到什么叫空间的完美利用。       一份产品信息指南,一张love or hate调皮卡,一根3.5mm线缆,一根USBChatMix旋钮线缆,一条主线缆,这就是Arctis5的全部附件。       Love it?Do it?Buy it?皮皮虾都没你皮呀~哈哈,通过产品信息指南可以很轻松地看懂这三根线缆的具体用法,其中主线缆不论是接PC还是移动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有3.5mm接口的设备就用3.5mm线缆,反之PC直接插USB即可。       线材的做工还是如此的优秀,还记得赛睿9H的线材设计思路也是这样,而且每条线接口处都有标识,比如两条线插好后纹理的方向一致,总之满满都是小心思。       这个旋钮叫做ChatMix旋钮,也是寒冰5的一大特色,通过左右旋转可以将旋钮调节至Game和Chat处,说白了就是改变游戏和聊天之间的音频音量,方便和队友沟通交流。       40MM的钕磁铁扬声器单元,1680万色RGB灯效,双向拾音麦克风等等特点全部集寒冰5为一身,一个字:猛。       左耳单元集成了所有的控制按键和接口,包括麦克风一键静音,音量大小调节旋钮,数据线接口以及伸缩式麦克风,右耳单元就比较干净啦,视觉一体性好像一块黑巧克力,还挺甜的。       说实话现在被无线设备宠坏了,每次看到寒冰5总会萌生出一种念头,要是无线的那该多好啊,这么小的体积,这么猛的配置,你说这该多好啊。       不爱干净的那些男孩子,你们有福了,看看你们的桌子上的电竞耳机多久没清理了,头梁都发油了吧!闻起来都有味道了吧!有了寒冰5你们就不用担心了,可拆卸,可清洗,大小任意调,松紧随意变,而且超柔软,不箍头,我特别喜欢这种设计,因为我有洁癖!       头梁洗干净,我们来洗耳罩,寒冰5 2019版本相比于寒冰5还有最大的一点就是耳罩的升级,更加柔软,更加透气,更加舒适,而且包裹性特别好,即使长时间战斗都不觉得闷,不管你是打枪还是补兵,你会完全置身在游戏中而忘却你头上耳机的存在。       有满意就有遗憾,毕竟人无完人嘛,先说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寒冰52019版本取消了steelseries的logo信仰灯,哎,不过想想去掉也罢,毕竟我是靠颜值吃饭的,少了这点聚光灯我依旧貌美如花!撕掉这层保护膜,左右单元表面都是类肤材质,手感依旧细腻温顺。接下来我们实战感受一下寒冰5的魅力。 阅读全文
  • 赛睿 Arctis 寒冰 Pro+GameDAC 游戏耳机外观展示(塑料壳|接口|线缆|麦克风)
    相较于其他两款,PRO+GameDAC在右上角以比较醒目的标识突出了Hi-Res的特性。由于有GameDAC,也支持PS4的光纤了。这次的GameDAC强调了一下ESS Sabre 9018Q2C的芯片。别激动,不是Saber……我群里一群FGO天天氪金好几W,一个游戏几百块嫌贵的家伙~ 吐槽一下外包装~上盖式的盒子如果不留胶,以后容易不小心直接掉出来。留胶又不好拿,粘来粘去的~由于不带无线,这次的GameDAC比较小个。而且自带一个倾角,估计按起来会比较好按,到时候实际体验再说。底部说明也是强调了一下ESS Sabre的芯片。制造商写的是丹麦,但是Made in China,好像还是在中国组装的~打开上盖。上面的保护盖直接粘在上盖里,别撕。对于我这种不擅长收纳的人就省了一步麻烦。耳机跟GameDAC就在底下。下面的塑料壳拿开,最底下是配件盒。最近几款的配件盒直接在底部平放。往回装的时候不用再去费劲对着装。说明书和吐槽卡。万年不变的吐槽卡,看来设计师还是很满意这个作品的~ 线缆有四条。而主要的接口都在GameDAC上了。这次的线缆比较少。乍一看只有2条,还有一条躲在下面。这个算是GameDAC的主线缆,电源和信号都从这走。跟PRO无线版不一样,没有可选电源线。可能是因为不负责无线发射,功耗更低了。需要吐槽一下的是,PRO+GameDAC的这条主线缆是Micro USB的,而PRO无线版的GameDAC主线缆是Mini USB的~你们就不能统一一下吗?双头公口耳机线。这次没有用颜色来区分,都是黑的。之前有小伙伴说,这并不是赛睿独有的。确实在网上可以搜到,但是这么大规范用这种特殊接口的也不多见了~母口转4段3.5MM的线。几款寒冰里好像只有蓝牙版附带过1分2的3段3.5MM线。光缆和麦克风的泡棉。由于戴套影响快感哦不,影响麦克风的收回,我一般不带。接下来就是看看GameDAC了。体积明显小了些,不过显示屏的大小是差不多的。光面有一个不好就是指纹和灰尘比较容易沾上。但是要显示你又没办法。应该也不会有人给GameDAC贴膜吧 从侧面看一下,GameDAC是斜的。这样按的时候比较好按一点。PRO无线版是方型的,按钮垂直向后,如果不是放在平整表面,按的时候就得稍微扶一下。底部一整圈的防滑橡胶。由于按钮是斜向的,其实基本不会滑动。耳机是有线版,左侧单独给耳机留的接口。这里又用回特殊的U口了。GameDAC的背面。光缆,电源,LINE OUT,还有移动设备?可能觉得叫LINE IN范围比较窄么?其实LINE IN也好AUX也好,叫法不同而已。对比一下两个GameDAC。有线版的按钮还更大点。好,终于到了耳机本体了。寒冰系列一向是不插电,就跟阿松一样~你分得清谁跟谁么……耳罩仍然是可以90度弯折。不过PRO+GameDAC的耳机这个转轴比较紧一点,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改了设计了。仔细一看并没有,就是比较紧一点。紧一点和松一点,大家喜欢哪种?之前有小伙伴说在官网买了其他颜色的头带。我觉得吧,既然是旗舰系列,送一两个头带呗。金属头梁,表面阳化,耐用度和观感都不错的。虽然是金属,也不会很冰。头梁内的橡胶。之前有小伙伴说头大夹头,真要是头这么大可以把头带解掉。如果夹耳的话,可以稍微撑一撑头梁。" 阅读全文
  • 寒冰5 2019款耳机外观展示(主体|线缆|旋钮|连接线)
      寒冰5 2019款耳机内部的防护比较到位,利用塑封模具来固定和防护耳机免收冲劲损害。并且内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情怀的元素,包装套盒顶部RISE UP的口号以及Sumail的背影。  寒冰5 2019款耳机内部附件有耳机主体以及线缆,USB ChatMin旋钮以及手机转接头,说明书保修卡等。而其中USB ChatMin旋钮主要提供耳机应用于PC平台的声音调控,而手机转接头则是让耳机应用与移动设备或智能手机平台上。   寒冰5 2019款耳机USB ChatMin是寒冰5耳机的核心,旋钮的主要作用是实时对耳机进行调整游戏和语音之间切换控制,当旋钮转向Game区域时游戏中的声效调整到最大,语音通话声效降至最低,反之旋钮转向Chat区域时声效的呈现将会是Game区域时相反的效果。连接线,用于耳机与USB ChatMin或转接头连接使用,作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与平台3.5mm连接线,转接头则是让耳机应用与移动设备或智能手机平台上方便使用,不仅限于主机平台轻松连接可以出街使用。如果能有一个type-c借口的连接线的话会更加完美。头梁部分使用了双头带系统,除外层头带为塑胶固定式头带外,内层还有自适应式滑雪镜式头带。   寒冰5 2019款耳机外观设计方面借鉴了Arctis Pro设计理念,磨砂黑的耳机整体依旧圆润优雅,特别是耳机外壳类肤涂层的手感非常的细腻舒适。  耳机的麦克风采用了伸缩式的收纳设计,并且可塑型的麦克风线材能够自由的弯曲,而双面指向的ClearCast拾音孔采集精准,配合驱动中的麦克风降噪功能,还可以进一步的减少麦克风收集到的环境嘈杂声。  耳机使用转轴设计,可以方便将耳罩进行翻转与平放,方便使用与收纳,如果能再搭配一个收纳布袋的话会更加方便随身携带。耳机底部设置有3.5mm音频接口、声卡专用线接口、音量旋钮以及麦克风静音按钮,操作比较便捷。静音开关状态展示耳罩部分网罩海绵,佩戴起来耳罩对耳朵的包裹感很强,透气性也不错。此外耳罩也能够较为轻易地进行拆卸,方便进行清洗更换。   寒冰5 2019款耳机搭载S1发声单元,其直径为40mm,频响范围为20-22000Hz,灵敏度为98dB,阻抗32欧姆,总谐波失真小于3%,搭载了全新一代的DTS环绕声Headphone:X v2.0,通过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声和逼真的临场环绕音效。  寒冰5 2019款耳机与之前版本有所修改,logo不在可以亮起,而是变为周围一圈1680万色的Prism发光灯效,并且能通过驱动软件针对左右的发光颜色和效果进行独立的调节,还能与电竞游戏进行联动,将角色的生命及弹药等信息通过不同发光颜色显示在耳机上面,可谓既酷炫又实用。 阅读全文
  • 赛睿 Arctis 寒冰 3 2019版 游戏耳机外观展示(头梁|麦克风|接口|按键)
    外观不算好看,也就在耐看的水平吧,至少没什么恶感,比较容易被人接受。黑色外观也没有其它的团点缀,其貌不扬。如果针对更高年龄段的产品那是无所谓,不过年轻人,总归想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我不确定赛睿是不是想往更全能、更主流的方向上去靠拢。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耳机相当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可拆卸头带。这个功能于我而言并不是为了骚气,因为至今都没找到哪里有卖的。还是自己DIY吧,有机会吧CK内裤的弹力带给裁下来,加工成还这个头带好了,一定很拉风。 不开玩笑,这个头戴最大的意义是可以调节松紧,留出了空间以适应各种头型。而且这头带的 材质你可以理解为,咳咳,内裤上的弹力带,不像皮质内嵌钢梁,它不会压得人头皮疼。多角度:抽拉式麦克风会露出一个小角,在我的可接受范围内。我好奇我在马路上听歌的时候顺便接个电话,会不会把麦克风拉出来... ...我也不确定会不会显得中二,但作为全平台支持的耳机,麦克风设计成抽拉式我能理解。头梁和单元衔接的设计像极了parrot Zik系列由此带来的可翻转设计确实给了我很大的便利,这款耳机单元的侧面比较容易沾灰尘,换一个摆放的角度就可以避免反复擦拭。麦克风为了适应收缩时单元里的空间,所以拉出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软塌塌的,就像不举一样,这时候就需要人工,靠手,让它直起来。对吧。 底部就不多介绍了,有很多接口和按键(蓝牙配对、音量调节、Micro usb、3.5mm、mic键、switch音频接口),这就是为了适应尽可能多的设备所付出的代价,好在常规角度看不出来。这是一枚打满各种认证的单元,才用了赛睿S1单元,有更低的失真表现。赛睿表示这个单元以前我们只用在300美元的产品上(放心吧,溢价真可怕)。但至少,寒冰全系列用了S1单元,赛睿的诚意还是有的。" 阅读全文
  • 赛睿 SteelSeries Arctis 寒冰 Pro Hi-Res耳机外观展示(麦克风|底面|外壳|配色)
    寒冰Pro的外包装正面,列出了主要卖点,不过字都很小~麦克风,头带啥的一直都有。而这次貌似是用了铝的框架,希望耳机能轻一点。和寒冰5一样的有线,RGB,那么最大的卖点当然是Hi-Res了。音频设备这种东西,如果你要烧,多少以下都有人说听个响的,所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就行,不要跟风玄学。底面倒是文字描述了一下几个卖点,40000Hz的频响确实很吸引人.耳机2月产,好像国外已经有挺多消息的了,呆会到外面看看。这次在包装侧面也来了一个RISE UP 背面的这些说明貌似更详实点,但是没有空间放更多语言了。外壳上下两个不干胶,撕的时候还是有些费力的。也考虑过直接剪开,但是这样盖子就很容易分离开。另一个侧面则写了一些更参数化的东西。配件到时候开了箱看。耳机阻抗32欧,频响10-40000Hz。耳机上下用硬塑固定和保护。盒子内衬的配色一如既往的闷骚呀~里面还夹着一袋干燥剂,看来这次耳机的单元比较金贵~关于这个要特别提一下,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收好。有的干燥剂遇水是会爆燃的,而且有腐蚀性,一定不能让小孩子拿到。先来看看配件盒。寒冰系列貌似都会塞一张卖萌卡。卡有两面,一面是“喜欢就来赞我”,另一面是“不喜欢就来怼我”……这次寒冰PRO的配件和接口更精简了。毕竟没有无线,而且把ChatMix做到耳机外面了。三个配件。上面的是USB线,之所以不是延长线,因为耳机本身必须接上它才能通过USB连到PC上。所以,更倾向于USB声卡?左下角是转4口3.5MM的线,右下角是双头的USB线。但是这俩线的USB口都是比较特殊的,不是MicroUSB。所以平时线材还是要用心保管啊。线看起来很长,我拿尺子量了一下。双头USB线有1米3,而声卡的线竟然有1米9,这俩俨然来打篮球的~USB的口虽然一样,但是头的形状还是有点区别的,赛睿在接耳机的这一边弄了张标,防止接反。说到USB我突然想起这么一个段子:你平时插USB是不是这样的?先插,好像插不进去,可能反了,反过来插,还是插不过去,可能反了?再反过来,咦,进去了……所以现在Type-C才会开始普及是吧 声卡上面的ChatMix钮,用于游戏的时候,实时调整语音和游戏的声音。以前寒冰7是放在耳机上的,毕竟是无线。好,看完配件,我们再来看耳机。寒冰系列的耳机乍一看就像阿松一样,你分得清楚谁是谁吗……我觉得嘛,既然卖点之一是头带,整点颜色丰富点、区别度高些的头带嘛~哦,难道是要额外买?这次寒冰PRO的头带又是外包式的了。所谓外包式,就是头带穿过耳机两边的孔,一边在内部与头接触,另一边在头梁上面粘上。头梁的材质。应该是合金做了阳极,看起来比寒冰7的银色沉稳,比寒冰蓝牙版的磨砂塑料更有质感。这次耳机的右耳罩,不再有任何按钮、旋钮。看样子应该是用了改进版的模具了,等下细看。左耳罩看一眼,就能发现明显的差别。首先是麦克风静音按钮,做得比较大,或者说比较长吧。这样的话更好按。当然,最重要的改进我觉得还是当属音量旋钮。之前评测寒冰7的时候我就有提到过,音量旋钮容易误触,后来的寒冰3蓝牙版也并没有改变。这次的音量旋钮是橡胶(或者是硅胶?反正光靠看和摸分不太出来)材质的,阻力比较大,确保玩家是在有意识的时候主动去旋到它,而不是误触。3.5MM口和USB口。这个3.5MM口是用于分享的,简单来说,把耳机收到的声音再输出到其他耳机,两个人同时听。不过之前蓝牙版我也试过用它收声音,竟然也是可以的,不过不推荐这么干……把寒冰三兄弟叠起来看一看。最下面的是寒冰PRO,中间的是寒冰蓝牙版,上面的是寒冰7。可以看到,寒冰7和蓝牙版的耳罩用的是同一个模具,蓝牙版没有CHATMIX功能,那个地方也是直接用橡胶遮起来。不过,寒冰PRO的头梁和头带设计和寒冰7是一样的外包,而寒冰3是只穿过了头梁内部。刚才如果有朋友细心看的话,可能会看到耳罩外侧下方有个小口子。是的,这次的耳罩外壳是可以拆下来的。外壳上面有两个强磁铁,直接啪的一下就吸附在耳机上。我曾想把这两个磁铁抠下来,结果不成,粘住了。嗯,寒冰PRO是有线版,拆下来也没啥。难道以后会出无线版,真的实现我预言的干电池版?好吧,我到“找不到服务器”网搜了一下,发现老外已经早拿到了,而且……不仅有有线版的PRO,还有无线版的PRO。而且还有PRO+GAMEDAC的组合!老外也演示了一下无线版拿下外壳的样子……好吧,虽然不是干电池版,但确实是可换电池的,无线版带2块电池,简单来说,再也不怕没电然后插着充电线用了。再来看一下麦克风。乍一看,好像和之前的几款都一样,但是具体细节还是有区别的。之前的麦克风线比较细,也比较柔软。柔软指的不光是容易弯折,也容易扭转。有时候扭转了180度都不知道。" 阅读全文
  • 赛睿 Arctis 寒冰 Pro 游戏耳机外观展示(耳罩|头带|头梁|旋钮)
    寒冰PRO无线版的包装比有线版要大上一圈,肯定的。无线版有GameDAC以及双电池,自带LED屏,基本所有设置和功能都可以直接在上面设置和调整。包装正面右上角突出了双无线标志,没想到我的戏言竟然成真了。而右下角,则用蓝白字样突出显示支持PS4。我觉得这不是PS4的胜利,而是XBOX和NS的悲哀,这两家都只能接3.5MM,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是不给开放。“是一套终极游戏音响系统”,我表示非常赞同。这个后面详细讲。侧面是一些参数说明。包括配件列表,GameDAC接口说明,以及无线、耳机、麦克风的参数。蓝牙是4.1协议,传输距离到了12米。标称电池寿命是20小时,每块电池10小时。以之前寒冰7和寒冰蓝牙版的情况来看,赛睿的标称都是保守型的,是在功耗最大的情况下测出来的最短使用时间,和国内手机最低功耗下理论环境里测到的最长纯待机时间相反。看到这个RISE UP,我突然想到有时候一些箱子,上面印着一行字:如果看到这行字说明箱子放反了。我觉得这不是在引诱人家放反么…… GameDAC,双电池,双无线,Hi-Res这些最诱人的卖点都标出来了。等不及了,我们来开封吧。这次耳机上面的保护盖直接粘在上盖里,不硬撕的话是取不下来的。耳机就放在下面。上面中部是GameDAC,挺大的一个盒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发射器了~底部的配件盒是平放的,我觉得这样更好。因为斜插的话,装回去的时候还是要费点时间,也容易伤到盒子。盒子里配了干燥剂。我还是要重复一遍,这东西不能给小孩拿到,遇水有可能发热甚至爆燃的。配件部分:以前看樱桃小丸子的时候,有一集就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你是会把好吃的先吃掉,还是放最后吃呢?我想我大概是放最后吃的那一类。所以开箱都先看配件的~配件盒里有4+1条线(还有一条在右上,里面还有个麦克风的泡棉),电池,说明书。说明书挺厚的,主要是语言很多,基本上能叫出名字的语种都有了。由于这次要接GameDAC,还是有多一点需要设置的部分的。四条线,分别是:电源线,耳机充电线,耳机转3.5MM线,GameDAC主数据线。这个电源线是选接的。如果你的USB口功率够,只接主数据线就行了。不够的情况下再接这条电源线。耳机的充电线,标准的Micro USB接口。事实上,由于寒冰PRO无线版有双电池以及充电底座,所以直接充耳机的需求就比较少了。GameDAC的主数据线,同时也提供电源。这个是Mini USB口的……呃,Micro USB 阅读全文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
Steelseries 赛睿 寒冰新星 Arctis Nova1头戴式电竞游戏耳机AI主动降噪麦克风
Steelseries 赛睿 寒冰新星 Arctis Nova1头戴式电竞游戏耳机AI主动降噪麦克风
拼多多该商品正在促销,最终到手价385.1元/件,喜欢可入。
385.1元
Steelseries 赛睿 寒冰Arctis 5 有线游戏耳机 电竞头戴式耳机  DTS环绕音效
Steelseries 赛睿 寒冰Arctis 5 有线游戏耳机 电竞头戴式耳机 DTS环绕音效
拼多多该商品正在促销,最终到手价699元/件,喜欢可入。
699元
百亿补贴:Steelseries 赛睿 Arctis 寒冰 Pro头戴式游耳机 RGB灯效 7.1环绕音
百亿补贴:Steelseries 赛睿 Arctis 寒冰 Pro头戴式游耳机 RGB灯效 7.1环绕音
拼多多该商品正在促销,参加百亿补贴;最终到手价701元/件,喜欢可入。
7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