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动力耳机外观最新摘要

  • 拜雅Blue BYRD蓝牙耳机外观细节(接口|线材|随身盒|耳塞套|包装)
    自从拜亚动力更改了中文品牌名称,新命名的“拜雅”让人多少有些不太习惯。拜雅以全新的面貌宣告回归,并发布一系列耳目一新的产品,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市场火热的蓝牙耳机。在接连推出入门级Beat BYRD以及带线控的Soul BYRD等两款有线耳塞之后,拜雅前阵子带来了一款千元价位的HIFI蓝牙耳机Blue BYRD。作为拜雅BYRD系列全新力作蓝牙耳塞,Blue BYRD与Beat BYRD和Soul BYRD在产品定位上有所不同。Blue BYRD追求自由聆听与无线动感的个性化立体音乐体验,不仅融入无线蓝牙技术,摆脱线的束缚,而且结合轻若羽毛的机身质感,保证佩戴的舒适性。从产品出发,拜雅旨在将Blue BYRD打造为一款轻便并且高品质的HIFI运动蓝牙耳机。Blue BYRD是一名优雅的羽量级选手,它的设计格调很“拜雅”。Blue BYRD不仅延续了BYRD系列从简的设计风格,外观低调内敛,而且两侧外壳面板均采用“Y”型LOGO作为设计元素,整体看上去尽显个性与时尚。Blue BYRD的腔体塑造犹如羽毛般轻盈缥缈,单边重量仅有6g,并且造型精致小巧,斜入式的腔体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入耳十分贴合耳道,毫无异物感。在运动过程当中,Blue BYRD带给我更多的是舒适与稳固,长时间佩戴不会有耳朵疲乏等现象,并且封闭式结构设计有效隔绝了环境噪声。换句话说,Blue BYRD用突出的设计诠释了自有聆听的概念。相对于其他运动耳塞,Blue BYRD有着极致的佩戴体验,而在线材方面,Blue BYRD采用纤细而富有韧性的耳机线材质,减少听诊器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耳机线还搭配了具有拜雅特色的三键线控,内置高清麦克风支持语音通话功能。Blue BYRD的交互操作简单易上手,可适配众多前端设备。Blue BYRD提供了三键一体式按键,在操作上与普通线控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加减音量两个按键以外,还设有一个用于控制开始/播放和上下曲的多功能按键。配件方面,Blue BYRD标配了一个皮质便携收纳包,附有5对大小不同的耳套,以及一条TYPE-C充电线,对于一款售价1189RMB的蓝牙耳机来说已经配置齐全了。 阅读全文
  • 拜亚动力 T1 MK2 头戴式耳机外观展示(网罩|头梁|耳机线)
    耳机本体是经典的“拜亚”外观,对称设计,一体式的头梁。头梁的连接处是铝合金的材质感觉比较坚固。双边进的可拆线设计,耳机外壳是塑料和金属网罩的复合设计。浅香槟色的主体网友普遍评价比较土,虽然我有同感,但耳机嘛外观只是其次 不是么 头梁采用了二段式缝制,与头部接触部分到外部大部分是一块正皮,顶部则是一块反皮,上面用烫印的工艺印了拜亚的商标至于为何要两块皮来缝制?为何不能一块皮来包裹?我也不太懂就是了 头梁采用的皮 质感还不错 触感像是真皮不太像是PU,但保养起来比较麻烦,如果长期使用不注意保养很容易磨破。头梁里面包裹的海绵很柔软,虽然面积不够K7XX系列大,但长期使用并不觉得比K7XX累,反而更舒服 侧面网罩“拜亚动力”的标志并不明显,很不容易才找出一个合适的亮度和角度拍出来头梁连接处内侧,一边是序列号以及方向标识,方向标识旁边有盲操作的点另外一边是MIG……两边的外侧都是拜亚动力的标志。这种设计个人认为有点不严谨,首先方向标识以及盲点都在内部,比较难让人一拿到手上就分出左右,而且盲操作的点设计在里面,非常不容易触碰得到。这是整个设计让人感觉比较差的一部分 接下来看随机配送的非平衡7N OCC耳机线随机耳机线是一根3.5转双3.5的Y形非平衡线,随机配送一个带螺纹的6.25转接头线的输入端印有拜亚标志对于螺纹转接头,个人感觉比较鸡肋。首先是否对于稳定性的增强我是存疑的其次螺纹转接头的兼容性很差,基本上只能这跟线用了……不过就如我之前K712开箱那边说过,你如果换线,也不差那一个转接头的钱了接耳机的输出端则没有印刷,而是采用直接成型的方式把方向标识成型在硬塑料上,这样的好处是比较耐用除此之外还采用了不同颜色的插头分辨方向左方向标识的背面有盲操作点,右边则没有,也方便了盲操作的时候分辨左右听感3.5mm可拆线是当初选择耳机时候的一个很大的考量,之前为K701做的耳机线就是用了3.5mm的接头。本来想直接上之前做的欧亚德102ssc线试听,但是…线头太粗卡住了 粗略一比,欧亚德的头还真的比拜亚原装头粗那么一点仔细测量  欧亚德插头的直径约为8.5mmT1原装插头则为8mm差了0.5mm  Are You Kidding Me!?!? 没办法,只能上原装线试机了,毕竟原装线也不差啊,好歹是7N OCC试机组合还是那套TEAC UD-301魔改 + DIY HA5000因为HA5000之前是为K701打造的,所以增益比较低约为3.5倍,上T1之前先更改下增益,增加到约为9.5倍拜亚的风格刚上耳确实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习惯了K701那比较刺激的中高频,感觉拜亚比较平淡。但是各频段的衔接处理确实要更加顺滑,高频也不像K701那样刺耳解析以及声场暂时没感觉有十分突出,不排除是线以及煲机的差别,因为之前是同期买了古河的PCOCC为K701做了另外一根线,与欧亚德的102ssc比起来声场,解析以及通透度确实逊色不少,由于之前那条古河线做成了平衡线一时改不过来,所以暂时没办法在同等条件上测试…只能留到日后补上。煲机一日之后的补充在轻煲机了一天之后(约12-14小时),T1有明显增强,估计在煲开之后表现会更佳此外已经购入了插头准备对耳机线进行改造,听感部分会稍后详细补充。------------------------------------------------------------------------------------------------------------------总结没听过森海800 因此这里也不能下结论谁更好,对比AKG中端来说,拜亚T1虽然缺少了一点味道,各方面表现均衡,没特点,也没短板,也许这才是拜亚应有的味道。优点:1、做工好2、3.5mm可换线 平衡设计 可玩性高3、德国制造缺点:1、贵……说实话这做工这音质收这价钱还真不能说贵,但6K确实也不便宜就是了 2、设计上有些细节反人类-----------------------------------------------------------------------------------------------------------------最后要称赞一下本次拍照时候所用的照明装备:山田照明 Z80-PRO II    显色性与色温无可挑剔 这货虽然也是近期购入的,但海淘的时候选择了香港人肉带回,去掉了包装所以缺了一篇原创 说白了就是懒……感谢各位观看 " 阅读全文
  • 拜亚动力 T1 MK2 头戴式耳机外观展示(主体|头梁|网罩|耳机线)
    用膝盖想想都知道不可能是什么拜亚原装,所以本来还以为山寨产品开个箱就扔了吧 不过打开意外地发现这货做工还算不错,铝合金底座加木制横梁,尚算有那么点观感 底部印刷也不错,不会像山寨产品那样字体都不对,对得起号称的“原装”第二样赠品就是拜亚狗一只且不论拜亚狗森海熊谁更萌,拜亚就不能把狗的那里处理一下么…有必要弄得那么认真吗 ------------------------------------------------------------------------------------------------------------开箱接下来进入开箱环节不得不说包装上拜亚还是比AKG要用心一点,虽然拿旗舰型号跟中端型号比有点断层。 开包  开箱后首先看到的是纸片若干纸片的印刷质量很不错继续往下开一层之后就是耳机的保护盒保护盒的材质应该是硬质塑料外面植绒比起T1 MK1的铝盒确实逼格下降不少 逼格虽然减少了,但做工细节上还是很不错,拉链以及金属铭牌的处理都很细心打开保护盒,里面就是耳机本体了保护盒内部也有一块金属铭牌,细节无处不在 内容物全家福 包括耳机一台  纸片若干  3m长的7N OCC耳机线一条  还有没入镜的耳机保护盒一个好的线不用多 一根就够了 像K712那样送我三四根4N线最后还是扔 ------------------------------------------------------------------------------------------------------------------本体外观耳机本体是经典的“拜亚”外观,对称设计,一体式的头梁。头梁的连接处是铝合金的材质感觉比较坚固。双边进的可拆线设计,耳机外壳是塑料和金属网罩的复合设计。浅香槟色的主体网友普遍评价比较土,虽然我有同感,但耳机嘛外观只是其次 不是么 头梁采用了二段式缝制,与头部接触部分到外部大部分是一块正皮,顶部则是一块反皮,上面用烫印的工艺印了拜亚的商标至于为何要两块皮来缝制?为何不能一块皮来包裹?我也不太懂就是了 头梁采用的皮 质感还不错 触感像是真皮不太像是PU,但保养起来比较麻烦,如果长期使用不注意保养很容易磨破。头梁里面包裹的海绵很柔软,虽然面积不够K7XX系列大,但长期使用并不觉得比K7XX累,反而更舒服 侧面网罩“拜亚动力”的标志并不明显,很不容易才找出一个合适的亮度和角度拍出来头梁连接处内侧,一边是序列号以及方向标识,方向标识旁边有盲操作的点另外一边是MIG……两边的外侧都是拜亚动力的标志。这种设计个人认为有点不严谨,首先方向标识以及盲点都在内部,比较难让人一拿到手上就分出左右,而且盲操作的点设计在里面,非常不容易触碰得到。这是整个设计让人感觉比较差的一部分 接下来看随机配送的非平衡7N OCC耳机线随机耳机线是一根3.5转双3.5的Y形非平衡线,随机配送一个带螺纹的6.25转接头线的输入端印有拜亚标志对于螺纹转接头,个人感觉比较鸡肋。首先是否对于稳定性的增强我是存疑的其次螺纹转接头的兼容性很差,基本上只能这跟线用了……不过就如我之前K712开箱那边说过,你如果换线,也不差那一个转接头的钱了接耳机的输出端则没有印刷,而是采用直接成型的方式把方向标识成型在硬塑料上,这样的好处是比较耐用除此之外还采用了不同颜色的插头分辨方向左方向标识的背面有盲操作点,右边则没有,也方便了盲操作的时候分辨左右听感3.5mm可拆线是当初选择耳机时候的一个很大的考量,之前为K701做的耳机线就是用了3.5mm的接头。本来想直接上之前做的欧亚德102ssc线试听,但是…" 阅读全文
  • 拜亚动力Blue BYRD蓝牙版耳塞外观展示(耳套|指示灯|线控|接口|按键)
    外观设计上,拜雅Blue BYRD并没有追求什么“高大上”以及金属质感,而是沿用了轻质为先的设计理念。正面采用了颇有视觉冲击的斜切圆形端面,表面的磨砂处理加之类似镜面的效果使其在不同的光线下有着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再搭配“Y”型的Logo,整体显得简约而有品。也正是因为如此,拜雅Blue BYRD的耳机重量仅有6g(不含线材),可以说是轻若羽毛。因为以前确实受过“重型”耳机的苦,所以这款拜雅BlueBYRD的轻量化设计深得我心。耳机内侧Blue BYRD直接采用锥形下延,侧面用大大的字体标注了左右耳的“L”和“R”,之前从没想过“L、R”也能如此“任性”,除了有一定的视觉刺激外,确实是很便于日常区分。至于入耳的管道部分,Blue BYRD采用了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搭配合适的耳套可以做到入耳舒适与稳定佩戴。而且仔细看的话还能发现拜雅Blue BYRD在结构上融入了封闭式设计,实际佩戴时耳机的隔音效果也是非常好。和大部分耳机一样,拜雅Blue BYRD根据用户习惯将线控操作装置安置在了右侧耳机的偏下位置,线控装置的正面印刷有“Beyerdynamic”的品牌Logo,中间位置为用于拾音的Mic孔和耳机状态指示灯,耳机的蓝牙连接状态、电量提示等都是通过这颗指示灯进行提示。用于操控耳机的按键被拜雅设计在装置的另一面,共计三颗,用户可以通过它们实现日常的播放/暂停、上下曲切歌、音量调节、甚至快进/快退等音乐播放功能;同时也能用这三颗键实现接听/结束呼叫、拒绝来电以及呼出手机端的个人助手等语音通话的相关操作。此外,耳机的线控装置还内置可充电电池,电池容量足够耳机连续播放6个小时,对于一般的音乐爱好者而言是蛮够用的。而值得说的是拜雅Blue BYRD的充电口已经与时俱进的设计为不分正反插的Type-C接口,日常使用够方便、够贴心。但由于拜雅并未对此孔设计防尘塞,这让处女座的笔者有点小揪心,如果后续能搭配个防尘塞就更好了。 阅读全文
  • 拜亚动力DT1770PRO 头戴式耳机外观体验(工艺|插脚|耳垫)
    就连随耳机附送的收纳箱也是如此地硕大,以至于我想说……朋友你能管一下你家的阿猫阿狗吗,这样老掉毛实在有碍装B啊!多送一对耳垫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我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而且不只是为了配搭或者满足我们的触感体验,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听感差异,这在后面会说的。作为监听定位的耳机,弹簧线和3.5转6.25插头也是标准配置了,另外还有1条普通长线,不过我不上台机用,所以基本用不着,直接留在收纳箱的真皮收纳袋里吧。1770采用专业设备采用3芯插脚,所以除非是定制的线缆,否则还是像我这样老老实实地用原装线去吧。不过这个插头本身自带固定卡扣,而且拔插顺滑清晰,专业的确实是不一样。其实1770的耳罩造型跟之前的几只白牙耳机是一脉相承,只是耳罩外壳以及两端转轴的连接件改成全金属了,因此分量感更足,而且终于让我感觉到脖子要断的痛感了(真的好重啊)!另外因为是封闭式的关系,所以两边耳罩各有1个圆形的空气调节孔,用于平衡和控制单元震动时的内腔气压。而头梁也更加的宽大和饱满,上面的缝合线以及烫压的白牙logo也更加的精细。我是没有直接比对过,但1770的头梁尺寸貌似比之前的都要小一些,因此即便把头梁拉伸到1/2长度时,仍然会严重破坏发型。1770确实很夹头,比880、990都要严重,接近于440的水平,幸好耳垫的质量更加,所以才不至于那么疼,但还是不太适宜长时间佩戴。简单介绍完外观部分,那么就下来就又到了瞎扯玄学的时间了!先说前端设备吧,iPod touch(转盘)+奏鸣曲iDSD(解码)+徕声GR-1(二房),iDSD的设置按照节奏老贾的说法,调到最大输出功率(他说会自动识别成LO),剩下的交给GR-1去控制。事实上1770虽然是250欧阻抗,不过直推也很容易就能达到足够的响度,只是此时的声音毛刺粗糙,听感确实不怎么好。我也尝试用Hifiman的Megamini配合GR-1来推,但声音太暖太腻,我还是更喜欢直白中性一点的风格。上放之后的1770声场会明显打开,而且声音的厚度也会比较正常(因为我不确定推开了几成)。1770虽然是监听定位,但并不是想象中的中性直白,而是略偏暖调和情感一些。素质方面确实是一耳朵的提升,结像清晰,通透感也很强。至于解析力方面,前端iDSD用的ES9018K2M本身就是偏重于解析的,而1770也基本如实地反映出极好的细节层次来。在三频分布方面,1770给我感觉是偏重于中频人声为主,高低两头都有不同程度的收敛,因此声音显得非常凝聚,这在听一些人声曲目时会比较动听,特别是女声会比较近,更容易抓住听众的神经。高频松弛但略暗一些,极高频的延展不多因此不太过瘾,但好处是不容易出齿音,而且在表现小提琴等弦乐的泛音时也更柔和些。低频单独拎出来说,是因为1770的低频会随着选用的耳垫不同而有所改变。一开始我是用默认的绒毛耳垫,此时低频的量感适中,虽然潜深不算出色但更干脆利索。之后我将之更换成皮质的,也许是由于光滑表面会增加声腔内的低频反射的缘故,量感会有明显的增加,但同时会糊一些。对此其实我是挺纠结的,因为从佩戴舒适感来说,皮质耳垫会舒服些,但听感上,过多的低频会干扰中高频,这点显然不如绒毛垫那么平衡。不过值得一提的是1770在耳罩内侧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小缺口,使得耳垫的更换会方便不少。最后说说声场吧,以封闭式耳机来说,1770的声场无疑是很优秀的,最少可以用来欺负我的SHP9500。至于很多人说的山洞音,容许我的木耳是真的听不出来。最后的最后,循例放个购买的小卡片来满足一下我值的小编吧。   " 阅读全文
  • 拜雅Lagoon ANC乐谷主动降噪耳机外观展示(耳机线|造型|面板|开关)
    掏出包装里的所有物品,就是下图这些,充电线、3.5mm线都给到你了,就是有线无线双模使用,耳机线长大约是1.2米的样子,柔软且富有弹性,质感还不错,只是这么贵的耳机,我肯定不会拿来当有线耳机来使用的啊,因为没电的时候插上3.5mm耳机线,这时候是不能降噪的哦。耳机的整个造型设计,应该说还是偏向于老派音频厂商的风格,略有点复古的味道,不过面罩上那个大大的LOGO以及棕色的海绵衬垫还是隐隐有透出时尚的气息,整体重量是283g,重量的控制还算不错。降噪耳机的操作方法采用了比较流行的触摸手势操控的方案,除了降噪开关、电源开关和蓝牙开关,其他几乎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右侧面板来实现的,操作逻辑可以看下面我贴的说明,我觉得逻辑性设计没问题,而且触摸的灵敏度很高,稍微花一点点时间学习一下就不会存在误操作的情况。物理开关和耳机接口以及降噪麦克风等接口同样也摆在右侧上,靠下方的位置比较隐秘,其中电源开关/蓝牙/降噪都采用了拨杆式的设计,这是我所喜欢的,相比按压式的开关,这种拨杆的明确性更高。充电接口方面,Lagoon ANC采用了主流的Type-C接口,正反面随便插,日常充电更加便利,耳机在开启降噪的情况下可以续航24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个成绩在降噪大耳里算是比较出色的。开机,这耳机罩子里边居然有光,亮度在大白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独特的光导系统在业内还是首例,也就是说这款耳机并不是采用传统小LED灯的方式来呈现各种状态的,全部由这光导系统来完成,并以呼吸灯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显示方式挺别致的,但灯光并不会一直这么亮着,我估计耳罩内应该有距离传感器,戴上头的时候它会自动熄灭,科技感十足!Lagoon ANC其实还有一款黑色的,衬垫和外壳都是黑色的,个人觉得那款黑得太普通,远不如棕色系来得好看,头梁子上的海绵衬垫触感细腻柔软,摸上去挺舒服的,整个耳机的折叠能力较强,但毕竟是个大耳,所以还是建议使用便携包放置比较稳妥。 阅读全文
  • 拜亚动力 DT240 Pro 耳机外观展示(单元|耳机线|头梁)
    正面和背面照,第一感觉这个盒子比较小,正面比较简洁,背面用英文介绍了耳机的主要特性。开箱,可以发现DT240 Pro全身为哑光黑色,两个单元外壳上印有耳机型号,整体效果简洁低调,这也符合专业耳机的气质。耳机放置在塑料模具里得到有效的保护,左右单元可以旋转平齐方便收纳节省空间。全部附件见上图,收纳袋很一般只能装进耳机基本起不到保护作用。有意思的是耳机线,自然长度1.25米,而当中间电话螺旋线拉直后长度达到3米。还有耳机左右单元都有线接口,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耳机线接头特写,一头3.5mm另一头2.5mm,都是镀金工艺,这样耐用性会更好。但似乎市面上这种规格的耳机线不太常见,准备升级换线或是不喜欢电话线的用户可能有点麻烦了。这个特写是一个产品序列编号,刻在伸缩头梁上,金属头梁轻巧坚固。虽然这款耳机不是德国生产的但是拜亚还是想通过这些细节让这款耳机显得更加特别。 拜亚 DT240 Pro VS 拜亚 DT440 阅读全文
  • 拜亚动力 DT660耳机外观设计(插口|线材|尺寸)
    这个DT660是07年之后新版的,包装跟现在的拜亚家族其他耳机基本上一样。然后打开:额……这……很拜亚我记得DT770、DT990pro全都是这么包装的……比歌德都简陋,起码人歌德还有块海绵 这耳机跟拜亚其他耳机基本上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感觉拜亚的外观设计师真轻松……但是跟T1、DT880之类的不同的是,DT660可以折叠:可以翻过来躺平可以蜷缩起来方便携带还能站起来让一个无聊的人拍照……耳机可以条件,可调节范围还是很大的别看DT660理论上是个直推耳机,但是跟HD25一比就能看出来,这家伙不是为了出门准备的,而是全尺寸大耳,事实上DT660尺寸比T1还要大一些。线材也能看出来。DT660用的是3米长线,耳机线还挺粗的,甭想着出街了插口是3.5的,自带一个可以拧上去的转接头,方便直推,但是看得出上台才是完全体佩戴谈不上舒适,主要是又夹头又压脑袋,不过倒是很稳固。另外这耳机不能掰,以前就有过断梁的问题,比较蛋疼" 阅读全文
  • 拜亚动力 T1mk2耳机外观展示(单元|端口|弹簧线|耳罩)
    拜亚动力T1mk2(以下简称“T1”)的外观完全延续了品牌的一贯样式,这个外形从最低端的DT440到真旗舰的T1都是如此。不过T1在工艺上还是比440、880、990之类的中低端产品要更精致一些,能够媲美的大概只有次旗舰的DT1770和DT1990(甚至我觉得是逆袭)。不过外观像不代表内里也一样,T1采用的是第二代的特斯拉单元,并且阻抗也明显高于1770和1990这些次旗舰,直接奔着600欧去了。高阻抗也就意味着耳机需要前端更高的输出电压才足以驱动——这不是单纯从声音大小来衡量的,T1就算直插在凯音入门级便携播放器N3上也能获得足够大的声压,但此时由于压摆的不足,特斯拉单元根本就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所表现出来的声音甚至还不如同样驱动下的DT1990。T1的单元采用倾斜布置,这会使得声音传达到耳道的效果更加直接。此外,区别于白牙整个大耳产品线,T1采用双边进线设计,不需要进行修改就直接支持平衡输入。不过我没有XLR端口的平衡输出台机,所以听感只能局限在单端输入之下了。比较让人惊讶的是T1居然比1990要轻一些,或许是因为头梁两侧的连接铰链采用镂空设计的缘故吧(大误)。特别是没有用后者标配的那条弹簧线的情况下,对颈部的负担会小一些。白牙似乎不太喜欢采用超大内径的耳罩,即便是旗舰级的T1,耳罩的尺寸也只是刚好能罩得下全耳而已,在这一点上跟我平常用的森海塞尔很不一样。不过厚实的填材、配合优质的天鹅绒面料,T1的佩戴感还是相当舒适的,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不适。   " 阅读全文
  • 拜雅 DT880 头戴式高素质HIFI半开放式经典耳机外观展示(网面|耳垫|横梁|线缆)
    我入手的是250欧版本,600欧对于系统要求较高,我从朋友那借来玩儿过一段日子,感觉现有系统发挥不了600欧的水平,32欧的感觉是用来随身直推的,考虑到我并不打算回到随身系统,所以就入手了这条阻抗适中的版本。包装上明确指出了各版本的差异:32欧适合用在随身系统,250欧适合用在家用hifi系统,600欧的就要砸下无数资金构建Hi-end系统才能发挥出耳机水准了。呃.....咱发烧还没到达那个境界,想要一口气上高阻还得看看自己的荷包愿不愿意噢~。 包装盒里是一个软绵绵的皮质收纳包,真假皮未知,比较轻便吧。我在网上看到有小伙伴入手的是木盒装的,难道那是旧版本?盒子里有厚实的海绵作为衬垫,里边只有耳机和说明书,对咯,包装盒子千万别扔掉,因为保修卡贴在包装上~。参数TECHNICAL SPECIFICATIONS(技术参数)Transducer type(换能器类型) . . . . . . . . . . . . . . . . Dynamic(动圈)Operating principle(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Semi-open(半开放式)Frequency response(频率响应) . . . . . . . . . . . . . 5 - 35 阅读全文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
拜雅 DT990头戴式开放式HiFi有线耳机
拜雅 DT990头戴式开放式HiFi有线耳机
1281.55元
拜雅 DT900 PRO X 耳罩式头戴式有线耳机 灰色 3.5mm
拜雅 DT900 PRO X 耳罩式头戴式有线耳机 灰色 3.5mm
1899元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更多
AKG旗舰耳塞N5005海淘全记录
AKG旗舰耳塞N5005海淘全记录
发烧友不会说的秘密!DT900prox、HD490pro、R70X、MV1有真相!
发烧友不会说的秘密!DT900prox、HD490pro、R70X、MV1有真相!
撩新闻 篇十二:【预告篇】一图看懂大家坛成都耳机展都有啥
撩新闻 篇十二:【预告篇】一图看懂大家坛成都耳机展都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