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x骑行工具使用最新摘要

  • TACX IRONMAN T2050 骑行台使用总结(帧率|阻尼)
    TACX制式的包装箱,与其他型号产品千篇一律的产品照外观不同,IRONMAN用了张实景图来突出其卖点:IRONMAN赛事官方指定训练台外加额外附送的Kailua-Kona赛道。不过虽然挂者铁三的名号,但其实硬件上并没有什么特殊设计,大组车完全通用。TACX IRONMAN T2050开箱开箱之后的硬件设备合影,包括:阻尼器、支架、前轮垫块、车载控制器、以及ANT+信号接收器。另外就是电源线和安装螺丝扳手。单独把软件部分拿出来合个影。有价值的就是上面的两张光盘,右面的Tacx Trainer software 4 高级版安装光盘,带1年网络授权。左侧的是额外附送的Kailua-Kona赛道影片,剩下的就是各种说明书。TACX的翻译工作做得比较足,包括软件和说明书都包含简体中文,因此阅读使用都不会存在语言障碍,必须好评。组装过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2颗M4内六角螺丝。把阻尼器卡在支架对应位置上,然后拧上螺丝即可。唯一需要参照说明书的是阻尼器安装高度的调节相对比较隐蔽,通过卡榫的不同定位来支持从26er到700c到29er的不同轮径。需要吐槽的是虽然说明书明确表示卡在第2档是700c轮径的规格,但实际上必须放到第3档也就是29er的档位,才能完成公路车的架设…还好安装简单,因此即使返工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跟其他大多数骑行台不同,TACX的附送的快拆杆相对比较特殊,端头的直径更大些,这也就意味着必须使用这个专门的快拆杆才能够稳固的把车架设在骑行台上。而类似Elite的骑行台实际上快拆杆规格与Shimano的规格是相同的,使用仿照Shimano规格设计的快拆杆的轮组都无需再更换快拆。不过对于我这种使用DT SWISS旋紧式快拆的用户来说就无所谓了,反正上什么台子都得换快拆。车架好后,阻尼器与轮胎并不接触,需要压下后面的杠杆抬高阻尼器来紧迫轮胎。杠杆下方有个旋钮,是用来微调阻尼器高度的,这个具体的使用会在后面提到。车架好后,硬件部分的搭建就算完毕了,接下来需要在PC上安装Tacx Trainer software 4 高级版软件。安装过程很简单,如果不对路径有自定义需求就一路”Next“就好。之后点击桌面图标启动程序。启动的时候会自动检测更新。TACX的更新很及时,目前已经升级为4.15版本,主要就是提供了对Win 10的ANT+接收器驱动支持。我所有的电脑都已经升级为Win 10,所以更新来得正好。更新设定很诡异,1.8GB的容量几乎是把整个程序重新下载一遍,好在下载速度很快。首次安装软件的时候会有向导提示连接设备(其实这时候连接不连接无所谓,因为进入主界面后也可以再增加设备)由于IRONMAN T2050是支持ANT+协议的,因此如果你本身就有支持ANT+协议的速度、踏频传感器以及心率带的话,那就都可以连接。在连接界面中选择”Scan”(扫描)后,确保你的ANT+传感器处于激活状态就可以搜索到了。之后点击”Connect”(连接)就可以。IRONMAN T2050自己的车载控制器和阻尼器需要连接并校准。选中设备后点击”Connect”就会进入校准界面。车载控制器校准很简单,仅仅是为了确认上下左右按键的顺序。阻尼器的校准相对繁琐些。阻尼器插电后会被搜索到,这时候压下杠杆确保金属阻尼转轴与车胎接触。然后软件界面会提示给轮胎一个至少5km/h的初始速度。此时用手转动脚踏即可。速度超过5km/h后,电机会自动加速至30km/h再逐渐减速,此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站在边上看着就好(话说用惯了液阻和磁阻骑行台的我,看着骑行台在那自己加速一开始还真是不适应,感觉跟坏了似的)。测试完毕后,软件界面会给定一个当前阻尼的评估,并根据这个评估告诉用户该如何调节杠杆下的微调旋钮。调节后还需要重复这个校准过程,直到阻尼光标落到绿色的区域内,越接近中心意味着阻尼越准确。设备添加完毕后,回到初始界面,点击右下角“启动TTS“就可以进入主程序界面了。首次进入主界面会提示激活TTS软件,确保PC联网并输入光盘包装上带的序列号即可。提醒注意的是,TACX的防盗版做得很绝,同一个序列号是不可能被多次激活的。如果你想换一台电脑使用,那必须在之前的电脑上进行“激活信息转移”操作。否则新电脑将无法激活TTS软件。之后就是很传统的建立个人账户的操作,输入ID,邮箱等等不再赘述。这些都可以在软件的设置项目中进行再设定。主界面布局很简单,左侧是重要的功能模块,点击后具体内容会在中间区域显示。右侧则是头像,虚拟形象以及连接的设备。顶部是菜单栏。训练部分跟左侧功能模块基本重合;导入/导出是进行各种骑行数据的整理;附加主要是一些体能测试相关的功能;设置里包括设备管理器、个人信息、显示设定以及社交网络的各种设定。虚拟形象之后再VR环节中会用到,可以设定肤色、服装以及车辆的颜色。Catalyst里是各种基准训练和测试骑行路径,可以设定功率或心率阈值来用于训练,刚上手,这个模块还没有深入研究,留待未来体验吧。影片模块是TACX骗钱的法宝。其本质是录制车手骑行的第一视角影片,然后根据你骑行的速率进行同步播放,骑得快就快进,骑得慢就慢放。默认只给了一段Demo,想要更多影片需要去买,根据赛道长短价格貌似从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IRONMANT2050附送的Kailua-Kona赛道就是在这个地方导入使用。GPS骑行需要单独的使用许可,然后貌似可以满世界骑行,顺带看风景。可惜Google Earth在天朝貌似无法正常使用,因此这个模块也就先搁置了。多人模式就是可以联网对战,与世界各地的车友一起比赛。这部分的授权也只有1年期,超过1年后需要再付费购买授权。考虑到我这菜腿就不满世界显眼了,而且这部分对网络的要求也是不低的。Virtual Reality就是虚拟实境了,算是TACX高阶产品线的看家卖点。实际上如果把多人模式想象成CS的话,那VR其实就是打BOT。现在总计提供6条虚拟赛道,包括1条山地,2条城市公路,1条越野公路以及2个场地赛环境。选定赛道后,点击右下方的“对手“按钮可以设定比赛的对手数量和难度。旁边的“设置“按钮则可以设定一些赛道信息,例如圈数和天气等。天气的设定包括风向,风力,以及晴天还是下雨。而风力的设定会最终反馈到阻尼器上来实现。试了下7级大风,确实比0级风力的阻尼要明显增大,不过跟现实比还是差异很大的。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吧。比较不爽的是这些设定是不会被记住的,意味着即使你想重复的训练一个设定,也需要每次都重新设定对手与天气,十分繁琐且令人厌烦。都设定好后点击”开始训练“就会启动VR画面了,基本上就跟3D游戏差不多,只是画面精细度跟主流的PC游戏比实在落后太多。一个人又骑又截图不是很方便,所以随便截几张大家凑合看哈。设定里有针对VR的画质进行设定的选项,从最低到最高总计6个画质等级。甚至还可以手动设定画面特效,包括AA、AF、纹理质量,帧缓冲容量之类的。只是中文翻译实在够差劲。还好从前做PC测试时候的经验尚存,基本还都能凑合看懂。职业惯性导致顺手测试了VR部分的图形性能。测试平台是Core i7-6700k + 8GB DDR4 2133 Dual-Channel + GeForce GTX660 + 120GBSSD + Win 10 64bit。简单测试了下“正常“和”最高“两档画质下的性能表现,发现基本无区别。仔细比对两种画质下的帧渲染时间(都截取前2000帧),发现最高画质的发车段渲染效率反而高于正常画质。对比画面可以看出来,其实最高画质也只是在阴影质量上有难以观察到的变化,其他环节包括人物建模和光影效果都几乎没有,毕竟一个造骑行台的公司,也不能指望它在PC图形开发能力上有什么高光表现。另外VR程序还锁帧,最高帧率60fps.虚拟对手多的时候帧率会小幅走低,很可能是较多AI计算对CPU压力增加导致的。之前尝试过Core i5-2300搭配Radeon HD7950的组合,发车时候帧率会降到不足30fps.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猜测。刚到手2天,还没认真的骑过,所以谈不上什么使用的体验。短暂的骑行中,觉得阻尼感跟之前用的液阻Elite还是有一些区别,阻尼明显偏大一些。而且由于会模拟路感,特别是上下坡的变化,因此跟传统的骑行台完全无变化的阻尼在骑行感觉上差异很大,至少目前我个人还是非常不习惯。值得一说的是,往上经常能够看到说TACX的马达阻尼器产品骑行时候会有明显的阻尼感,这基本都是因为没有正确校准导致的。完成校准之后的骑行,即使是模拟下坡,阻尼感也不会突然丢失造成明显的顿挫感。" 阅读全文
相关摘要